依托于機構制作的影視產品平移到網絡上,使得在視頻領域復制電視臺盈利模式成為可能 視頻共享網站YouTube被Google以16.5億美元天價收購的示范效應,導致其在中國的追隨者前赴后繼。據悉,目前國內已有200多家在線視頻類網站,尤其是新浪近期推出播客頻道后,更將網絡視頻熱潮推向一個新的高度。盡管如此,國內視頻類網站仍然面臨著原創內容極度缺乏以及流量、數據難以變現的盈利困境。對于目前視頻類網站來說,存在兩種略有不同的模式,一種是以網民個人上傳和視頻分享為主的網站,一類是以P2P、BT等以機構內容的傳輸、下載和分享為主的網站。前者以YouTube為代表,后者則以BitTorrent為代表,兩者在盈利模式上顯然也大相徑庭。
尋找中國的YouTube
早在2006年7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1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的網民數量已經達到1.23億,而同期美國的網民數量為1.5億左右。鑒于中國互聯網業的發展勢頭和中國人口的巨大基數,中國網民數量有望在2006年底超過美國。
盡管如此,但與YouTube.com的日瀏覽量超過1億次、日上傳6.5多萬部視頻作品相比,中國的在線視頻類網站僅在規模上就難望其項背,即便是依托其門戶的用戶和流量優勢,新浪網播客頻道企圖復制其名人博客成功模式的努力仍然前途未卜,中國YouTube的產生尚需時日。
雖然同屬網民創造內容(UGC)的生產模式,但網絡視頻顯然與以圖文為主的博客不同。首先,DV等硬件設施在中國的普及率還很低,群眾基礎缺乏;其次,通過視頻方式與他人共享個人生活的社會文化也遠不如美國濃郁;再加上用戶創造內容并上傳還涉及內容導向和版權監管等問題,因此,談論中國YouTube還是一種奢侈。
新浪播客曾經以名人博客的商業推廣,使其后來者居上。但這一模式還很難在播客領域內有效復制,而且即便是YouTube,如何將流量和數據轉化為收入都還是一個問題。就目前來看,YouTube的最大收入和利潤來源,還是基于Google AdSense的廣告分成,尚未形成獨立的商業模式。國內視頻類網站由于在規模上的突破都尚需時日,因此,其盈利前景更加遙遙無期,風險資本的扶植將成為國內視頻網站們的生命線。
個人視頻難以變現,于是,諸多視頻類網站將視角轉向企業視頻。但這一模式同樣存在問題,由于這種廣告片性質的企業視頻點擊率和傳播效果難以預期,難以獲得廣告主認同,而且目前個人視頻內容大都實行免費上傳,因此,向發布視頻內容的企業收費難以奏效。
當然,對于企業視頻,其中也不乏探索性的個案出現,如由酷溜網推出的“創意大家作”活動,其主旨是發動網民為目標企業量身定制企業視頻,并由企業買單。但這類“威客”創意平臺的所謂商業模式尚不具備大面積推廣的可能性,也難以從根本上改觀視頻網站的盈利前景。
由此可見,盡管新浪網有可能通過播客頻道帶來的流量,強化其作為整體的門戶網站的廣告價值,但具體到播客產品本身,以至于其他獨立的網絡視頻類網站,其自身的盈利模式和前景尚遙遙無期。
探索電視化生存
與YouTube更多的以網友上傳和視頻分享為主的網站不同,PPlive等則與BitTorrent更為接近,其內容直接平移了大量傳統電視頻道以及由機構制作和提供的影視產品,而且在表現形式上也采用頻道化操作。顯而易見,這一近乎懶漢式的做法,在創建初期迅速聚攬內容和用戶時,是部分有效的,但即使撇除其潛在的政策風險和版權糾紛外,其固有的瓶頸也顯而易見。
由于PPlive等在內容上與傳統媒體差異化有限,缺乏更多原創性的獨家內容,而其播放和收看的流暢性又顯然比不上傳統電視媒體,必然使其用戶群難以有效放大,這就使其投資價值大打折扣;而且也明顯缺乏與用戶的互動基礎,黏性不足,這顯然不符合時下盛行的Web2.0精神,從而導致用戶細分市場不清晰,商業價值難以體現。
盡管存在以上種種不足,但在目前國內網民原創視頻內容嚴重缺乏的背景下,依托于機構制作的PPlive卻極有可能率先在營收方面實現突破,尤其是近期汽車品牌POLO與賀歲大片《傷城》首播的貼片廣告合作模式以及《澳洲冰度80年代荷爾蒙》的播出,使得在P2P視頻領域復制電視臺盈利模式成為可能。
與企業視頻等相比,廣告主對于贊助播映、貼片廣告等傳播方式更為熟悉,也更容易接納,而且由于傳統電視臺終端和PC終端受眾群體的差異化,使其成為企業在電視廣告等傳統傳播渠道外的有效補充,從而有效擴大其傳播覆蓋,而且網絡視頻形式的豐富性和靈活性,也更加符合非電視受眾群體的接受習慣。
當然,PPlive類網站要想在互聯網領域復制電視臺盈利模式,除了要解決版權問題外,在國內現有的市場環境下,還需要在以下方面努力探索:
首先,體現在內容選擇上。在國內現有的收視市場上,電視劇一直是省級衛視競爭的焦點和核心,也是其收入的主要來源,而電影頻道(CCTV-6)則是央視收視率最為穩定的頻道之一,因此,影視劇無疑是內容選擇的重點,此外,音樂電視和娛樂節目也是一個潛在市場,而且可以在播出輪次上做到與傳統電視媒體的有效補充。
其次,表現在品牌定位上。頻道專業化和頻道品牌化一直是中國電視產業改革的方向和重點,也是美國等成熟電視市場的成功經驗之一,如HBO、MTV等都是以其整個頻道的專業化和品牌化優勢來增加其廣告價值和收入規模的,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單一作品的依賴性。顯然,這對于尚需廣告主的視頻類網站尤為重要,在這一方面,新浪堪稱典范,其在網絡領域內的強勢地位就與其品牌價值密不可分。
最后,體現在內容編排上。這類網站既要充分參照和借鑒傳統電視臺的編排技巧,又要切實符合網絡媒體和受眾的收看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