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閔捷 通訊員 王鑫昕
四川省成都市城鄉青年“1+1”創業計劃大賽(以下簡稱“創業計劃大賽”)近日舉行總決賽,大學生何海清作為參賽者之一走上講臺,介紹自己的“BR-6噴膜防水技術有限公司創業計劃”。成都創新風險投資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付勤坐在臺下,則在思忖著如何把這個高科技項目推向市場。
何海清是西南交通大學鐵道工程專業的大四學生,他的創業計劃是要成立一個公司,把一項國家發明專利——“BR-6噴膜防水材料及其系統技術”進行成果轉化。他預計,這個產品投產后,可占有隧道和地下防水市場10%~15%的份額,年產值可達7000萬~1億元。但是,滿腦子創業想法的他,苦于找不到資金實施自己的計劃,“項目一直閑置著”。
在1月22日結束的總決賽上,何海清的創業計劃得了一等獎,“看到了創業計劃得以實施的曙光”。因為付勤已經看上了他的項目,并決定投入風險資金,幫助他在年內實施。目前,雙方已經開始商談合作的詳細方案。
像何海清這樣的幸運兒將有更多。在創業計劃大賽總決賽現場,4家風險投資公司宣布成立成都青年創業投資聯盟,幫助大學生在資金、經驗缺乏的條件下,成功啟動創業計劃。
聯盟是在團成都市委的推動下成立的。2006年4月,團成都市委、成都市學聯等單位聯合舉辦了創業計劃大賽,參賽對象以大學生為主。在比賽策劃階段,團市委的組織者就暗下決心:不能頒個獎就完事了,一定要有幾個項目能真正做成功。
可是,大學生創業要成功并不容易。付勤說,大學生創業首先面臨的就是資金問題,沒有資金辦不成事,更令人擔憂的是,大學生缺少商業運作、營銷管理的理念,“創業可不是做畢業論文”。
團成都市委副書記惠朝旭為此想過不少辦法,如讓企業出錢幫助大學生創業、提供小額貸款等。與風險投資機構接觸后,他發現,要培育在市場上有生命力的創業項目,很有必要借助風險投資這樣的市場機制,因此團市委促成了風險投資公司對創業計劃大賽的支持。
付勤對風險投資的魅力進行了解釋:“我們是在一步一步的投資中,逐步培育年輕創業者們的市場理念,使他們在競爭中成熟起來。”風險投資公司只有第一步投資成功以后,才注入第二步的資金,如果一步失敗,風險投資將及時撤出資金。
成都青年創業投資聯盟的成員,包括成都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成都高新創新投資有限公司、成都創新風險投資有限公司和西部大學生科技創業園公司。4家公司共同出資1000萬元,對優質的大學生創業項目進行單獨或聯合投資。
這些風險投資公司選擇大學生創業作為投資方向之一,有自己的考慮。幾家公司的負責人說,大學生創業欲望強烈,有激情,有好點子,而且他們創業所需的資金相對較少,有利于降低投資公司的風險。
目前,4家風險投資公司已經簽署了合作協議,正在創業計劃大賽的平臺上尋找合適的投資項目,除了“BR-6噴膜防水技術有限公司創業計劃”,其他一些項目也進入了風險投資公司的視野。
付勤說,如果項目夠多、夠好,聯盟的投資金額很可能會超過1000萬元,用來支持大學生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