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而言沒有退休
受益于改革開放才得以出國留學的朱敏談到回國的原因不乏幽默地表示,“我要證明鄧小平當初的改革開放是正確的”。
除此之外,朱敏認為當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自己更希望去接觸和嘗試創新的事物,當然中國人“落葉歸根”的傳統思想,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我不能在退休以后告訴別人,看!我原來在美國都做了些什么,我還要在中國真正做點事情。”
現在的朱敏是賽伯樂(中國)投資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也是NEA投資的合伙人,更確切來說,天使投資人是他現在的身份。
之所以會選擇這樣一個行業,朱敏告訴記者,主要是自己有過切身體會。1991年,朱敏在美國第一次創業,“當時最大的工作就是找錢,做了5年要飯的”,所以他希望能幫助那些與自己當初有類似處境的創業者。
在朱敏看來,在IT領域確實存在一定泡沫,所以做企業出身的他從不投資純粹的IT企業,而是選擇網上業務和網下業務相結合的項目。
他認為,美國的創業經歷增加了他的視野,比如醫藥分銷的模式在美國很發達,他就會考慮如果把這一模式搬到中國是否可行,能否與中國現實相結合。當然他也看到,美國的情況與中國國情有很大的不同,相當多的模式在中國是行不通的,但國際化的視野可以讓他更好地把握市場走向。
按照中國的說法,六十知天命,對于大多數企業家而言,60歲是該考慮退休的年紀了,對于記者的這一疑問,他引用《史記》中的篇章予以概括,“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不過他認真地糾正,“離60還差一歲呢”,他同時得意地說,“我的記性還好得很,從來不用筆記本。”而當時,記者正在筆記本上奮筆疾書。
朱敏告訴記者,當現在這個投資公司步入正軌,他會建一個研究院,不僅研究技術創新,還要研究管理創新、思路創新等很多新東西。“三國時候,很多人都是戰死在戰場上,對我而言,沒有退休,研究院就是我的退休。”
采訪結束時,朱敏開心地向記者透露,他投資的其中一家公司最快明年就要上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