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風險投資商連連夸浙商 投資浙民企賺頭足
中新浙江網6月5日電 兩年前,當NEA投資基金中國首席代表蔣曉冬第一次來浙江的時候,“風險投資”這四個字對于浙江企業來說還很陌生,他要到處解釋風險投資是一個什么性質的機構。
兩年后的今天,“風險投資”已經成了不少浙江企業追逐的對象,“2007浙商創業與風險投資論壇”熱鬧非凡,會場座無虛席,連走道上都站滿了人。美國NEA創投基金中國首席代表蔣曉冬、北京軟銀賽富投資顧問有限公司首席合伙人閻焱等九家風險投資機構負責人被企業紛紛圍住。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行業風向標的風險投資,正在逐漸踏進浙江這片土地,他們給浙江民營企業帶來的不僅是自信和資金,同時還有渠道和先進的管理理念。對于浙江企業來說,他們需要風險投資;而對于風險投資商來說,他們需要活力四射的浙江企業。一場兩廂情愿的聚會,碰撞出了鮮艷的火花。
浙江商人,魅力足
北京、上海是最先引入風險投資的城市,風投青睞浙江還是近兩年的事,浙江商人的智慧與他們對商業的悟性,是幾大風投最看中浙江企業的原因。
軟銀賽福基金總共有22.2億美金,其中四分之三投在中國,而浙江是他們最鐘情的一個省份。軟銀賽福基金首席合伙人閻焱和杉杉集團董事長鄭永剛認識十多年了,盡管鄭永剛沒上過大學,但閻焱一直對他評價很高:“他對商業的悟性比我們這些讀過MBA的人好得多,在很多企業大舉進入服裝行業囤積存貨時,他已經把所有的存貨一件不剩全部賣掉,手上全是現金。有這樣的浙商在掌舵企業,我們很放心,今后我們會更多地與浙商合作,共同打造世界級的公司。”
NEA投資基金中國首席代表蔣曉冬覺得,浙江這塊土地近兩年之所以吸引了這么多風險投資家前來尋找好項目,不僅僅是因為浙商在商業上的天賦,還因為浙商的文化底蘊,他們務實、誠信的作風,敢于冒險的精神都散發著無窮的魅力。
投資浙企,賺得多
“在我們投資的企業中,好像浙江企業家都特別爭氣,賺得最多的也都在浙江。”今日資本的總裁徐新笑著說,一般情況下,在投資人眼中只有企業沒有地域,但浙江企業最爭氣卻是不爭的事實。徐新為自己投資過浙商辦的企業感到自豪:投資網易賺了8倍,投資中華英才網,賺了800倍。
軟銀投資的浙商企業數量也不少:投資浙江新昌人陳天橋的盛大網絡,最終在納斯達克上市,一度成為中國首富。熟悉閻焱的人都知道,在他辦公室里,放著一個個小鏡框,投了哪些企業,哪些已經上市都一目了然,其中就有很多浙江的知名企業,這些小鏡框就像一本本賬目表,風投賺了多少錢一目了然。
NEA投資基金進入浙江才兩年,但在浙江的投資也達到了3000萬美元。“投資的企業每年增長速度都超過30%,這是一個不錯的數字。”蔣曉冬說。
善于創新,討人喜歡
怎樣的企業最能吸引風投的注意呢?“企業要有成長性是基本條件,中國特別是浙江成長型的企業非常多,在這些企業中我們更喜歡那些能夠主動變革的企業。”蔣曉冬說,浙江有不少企業,市場還是原來的市場,客戶還是原來的客戶,但是技術或經營模式一變革,就能創造出新的價值,這樣的企業特別受風投關注。
鼎暉、軟銀上個月又在浙江聯合投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共合網,網站還沒正式開通就拿到風投,令不少企業感到羨慕。軟銀一高層表示,他們看中的不光是共合網創新的理念和營銷模式,關鍵是背后有一個務實高效的團隊在支撐,這一點在創新企業中變得越來越不容易。“很多企業為了吸引風投,概念一大堆,卻沒有執行力,一切都是枉然”。
除了創新和執行力,風投對企業的掌舵人要求也很嚴格,幾年前因為信息不對稱,大部分拿到風投的企業家都有留學背景。但如今,風投公司表示,他們越來越喜歡土生土長的民營企業主,盡管他們很多人并不會流利的英語,但卻有非常好的市場感覺,并且他們的生命力非常強,虛心又有上進心,很耐得住寂寞也吃得起苦。
同時風投商們都表示喜歡長線投資,NEA還強調自己是非常長線的投資者,這對于浙江的民營企業來說有了更好的資金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