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私募基金渴尋成熟中小企業當伙伴
新華社記者 周文林 徐岳 鄒蘭 發自北京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6月6日指出,當前國內資本市場存在的軟肋之一,就是私募股權市場發展滯后,難以培育優質的上市公司資源
不少國內企業雖然渴望獲得私募基金的支持,但其管理水平、財務狀況、發展目標等還都不清晰,很難獲得私募基金的青睞
臺上,美國私募基金AEA公司的亞洲區主席比爾·歐文斯侃侃而談;臺下,近千名來自全國的中小企業家聚精會神地傾聽,不少人的眼神透露出幾多期望。 發生在6月6日“中國企業國際融資洽談會”私募基金投資研討會上的這一幕,是當前國內中小企業對資本渴求的生動寫照。
私募VS中小
一個有錢,一個缺錢
近年來,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發展迅猛。目前全國中小企業數量已達4000多萬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8%。在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資金不足問題成為困擾諸多企業的第一難題。對這些企業來說,最需要的就是資金,但最難獲得的恰恰是資金。由于發展歷史短、規模小,它們很難從銀行等傳統渠道獲得資金支持,因此迫切需要拓展新的籌資渠道。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6月6日在會上指出,當前國內資本市場存在的軟肋之一,就是私募股權市場發展滯后,難以培育優質的上市公司資源。當一個企業“出生”之后,到它能夠公開上市之前,這一段時間,它的股本來源應該是靠場外的私募方式來獲得的。因而,場外市場和私募股權市場是企業“出生”到企業成長過程當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融資方式。
“現在越來越多的私募基金進入中國,尋求與中國伙伴的合作。這些私募基金中的相當一部分不是為了收購兼并而來,而是愿與中國企業建立緊密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不僅愿意同甘,而且愿意共苦。”比爾·歐文斯說。他所在的AEA公司是一家歷史超過40年的私募基金,由洛克菲勒家族創立,管理著全球110多億美元資金。在他的演講會上,不少中國國內中小企業家踴躍站起來提問,期盼地詢問AEA是否有興趣對自己公司的業務進行投資與合作。
“我們非常尊敬中國中小企業家,他們大多從完全依靠自身積累開始,敬業和刻苦精神值得我們欽佩。但是,這其中很多發展起來的家族企業希望100%控股。對股權的過度掌握,不利于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歐文斯說。
私募VS中小
一望“成熟”,一顯“稚嫩”
歐文斯表示,“而企業發展起來后,選擇合適的投資合作伙伴,可以幫助企業以2倍到3倍的速度獲得更快發展。”比如,有一家汽車零配件企業就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生產的一種產品非常好,但價格只有1美元。中間商買走后,再加價到3美元出售。而如果這家企業選擇和一個私募基金合作,那么這個基金可以非常容易地幫助這個企業與全球知名的汽車企業建立聯系,企業就可以把產品直接提高到2美元以上。“因此這些企業的觀念需要改變。”歐文斯說。
“從今天一天的接觸來看,我最深的印象是中國企業非常有活力,發展非常迅速。”來自美國喬丹資本公司的投資經理江賓說。
這家公司總部位于美國紐約,專注于企業并購和公司重組。該公司及其合伙人掌握著超過50億美元的資本用于股權投資,旗下企業年銷售額超過70億美元。“我們這次來是試探性質的,想和中國企業有個接觸,增加了解。結果發現中國企業跨越的領域非常廣泛,很多企業也很有潛力。”江賓說。
在此次會議上,雖然諸多企業表現了對獲得私募基金支持的強烈意向,但中小企業的一些現實狀況使私募基金組織都頗為冷靜。“一些前來和我們洽談的中小企業,其實是為了尋找創業基金的支持,而我們這些私募基金是投資于那些已成熟的企業的。這說明許多中國企業對私募基金其實并不了解。”江賓說。
此外,一些私募基金的經理表示,不少國內企業雖然渴望獲得私募基金的支持,但其管理水平、財務狀況、發展目標等還都不清晰,很難獲得私募基金的青睞。同時,一些國內企業追求到國外去上市,但對為什么要去上市,上市后能帶來什么等問題都不了解,這也很難獲得私募基金的支持。對國內眾多渴望資金支持的中小企業來說,惟有進一步塑造優勢,提升企業價值,才能獲得私募基金的另眼相看,借用中國的一句古話就是“種好梧桐樹,引來鳳凰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