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黑莓”在中國的使用者主要是有國際業務需求的高端人士,以及外資的企業用戶,比如紅杉資本中國區總裁沈南鵬在接受采訪時就多次拿出他的“黑莓”手機,由于需要及時收發郵件,查看商業計劃書,“黑莓”在他看來“很方便、很實用”。
“我就是一個‘黑莓祈禱者’(推崇黑莓的人群)。”北電大中國區總裁吳振生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我現在無法想象離開了手機郵件怎么辦公。”
僅僅面對高端客戶,特別是其中少量的國際客戶顯然并不能造就“黑莓”在中國的成功。雖然中國移動已經推出了相關業務,但使用這項業務的人仍然少之又少,現在,這種情況有可能改變。
有香港媒體消息顯示,“黑莓”手機已經獲得了信產部的批準,RIM北京辦事處已經拿到了中國移動5000臺的訂單,最快8月下旬中國消費者就可以買到正式的“黑莓”手機。但是《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中國移動獲得的消息是,目前該合作還在準備中,具體時間和形式尚未確定。
業內普遍認為,讓“黑莓”不得不加快進入中國市場的原因還包括,其他手機廠家也推出了支持手機郵件的終端,運營商自己也有各種手機郵件解決方案,對于用戶來說,實現手機郵件,“黑莓”并不是唯一選擇,而中國廣大的電信增值市場,顯然是RIM不愿意錯過的。
比如,中國移動推出的“手機郵箱”業務,支持終端已經達到上百款,幾乎“黑莓”能夠實現的功能,“手機郵箱”也全部支持,相比之下,“黑莓”的劣勢在于終端價格需要700美元左右的價位,398元和598元的套餐價格也高于其他終端。
有些分析師認為,手機電郵在中國市場的前景不如歐美市場。與短信和彩鈴在中國的爆發一樣,手機郵件風靡歐美有其特殊的歷史原因和文化背景,而在中國,這些條件不可復制。
無論如何,“黑莓”已經站在了中國市場的門口,在“黑莓”的帶動和影響之下,手機郵箱已經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接受,不管“黑莓”在中國的進展是否順利,手機郵箱的發展已經勢不可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