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被美國《商業周刊》雜志評為“亞洲25位最具影響力的人”。
8月中旬,一個周末的早上,我們在“今日資本”的會議室等徐新。她走進玻璃門,迎面接到她充滿笑意的眼神,她善于發問,更善于傾聽,那表情不僅有耐心,還有鼓勵?梢韵胂螅斠晃弧暗让紫洛仭钡钠髽I老板看到這位“天使投資人”,或許真會眼圈潮潮的。
早前,人們都說徐新是“捧紅丁磊的女人”。誰又知道這位靠“眼光”砸錢的女人,她的下一匹“千里馬”會是誰……
什么人適合當老板?
“總是與老板相處不好的人!”
“創業是什么?就是做生意嗎?就是賺錢嗎?”
“不是。沒有熱情不能創業。”說起“創業”的定義,徐新露出美好的眼神,懷著“尊重”的語調說:“創業是把一個精神世界的理念,親手賦予它生命,使它存活于物質世界上。”
“創業是否能成功,肯定與文憑無關,可能更與一個人的個性有關!毙煨掠X得相比其他人,上海人更喜歡打工。她發現上海的人才素質高、精明,可最優秀的學生都愛跑外企和政府部門!捌鋵崉摌I人才并非要有錢或者有學識”,多年的“選人經驗”告訴她,“恰恰是那些與老板相處不好的人,更適合自己創業”———他們常常更有自己的想法,更不容易買賬,這樣的人往往比較堅定。另外一類被徐新看好的創業人才是那些從小就有生意頭腦的類型。“在學校里他可能就開過小咖啡館、賣過舊書……是否賺到錢另當別論。但至少說明,他懂得使喚人。”
徐新投資一位創業者時,通常會看重他的是否有段“小商小販的經歷”。
什么年齡適合創業?
“千萬要趁早。”
創業最大的風險是失敗———依照這個邏輯,徐新對創業人才最佳年齡的判斷和張愛玲的“出名要趁早”有異曲同工之處———創業要趁早!
她的解釋很簡單:“如果你才20多歲,不過是失敗以后再找一份工作!
與“有點子沒銅鈿”的人打了10年交道后,徐新發現,同樣是亞洲人,中國人要比日本人、韓國人更有創業沖動。但這畢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美國有一項統計數據:100萬個自己創業的人,最終能成功上市的,只有百萬分之六,即便是拿到風險投資后,依然只有20%的機會能成功上市!睂τ谶@項失敗幾率很高的事業,徐新建議年輕人創業最好不要一個人“扛”,找個合伙人,既可以分擔風險,也可以互相鼓勁,但切記一條:“必須要一個人說了算,否則會失敗”。
什么行業易獲“投資”?
“中產階級的吃喝玩樂!
這個世界上,真會有人給錢讓我花?
是的,只要你有好點子。
可是,什么樣的“好點子”容易得到“VC”或者“PE”的青睞?
徐新揣著空白支票,她喜歡這種感覺,動輒就能寫上個“天文數字”,使得某人馬上長出“天使的翅膀”。3年前,剛成立的中華英才網還只有5個員工和一張皺巴巴的手寫商業計劃書,作為天使投資人,徐新給了創始人張杰賢7萬美元,今天,她得到的回報是100倍。
徐新喜歡說那句話來鼓勵“新創業的小不點公司”:“要像蟑螂一樣活下來!”———小公司節奏快,老板即員工,管理成本低,捕捉商機的能力強———行動能像蟑螂一樣快。
但前提是,這只蟑螂必須有“潛質”———能打動徐新的“事業”得圍繞“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
“比如,經過改良的中式快餐、找個好方法賣鉆石等等。”徐新最近就投資了一家鉆石公司,鉑利德鉆石!10年前DBEERS在日本做廣告,掀起了日本10年的鉆石熱潮,現在它開始在中國做廣告了,我預感鉆石在中國也快熱起來了……”
徐新,今日資本集團創始人、總裁,中國風險投資協會理事會理事,中國最優秀的風險投資家之一。擁有在中國10年以上的風險投資經驗。
哪類出身最適合當CEO?
“銷售。”
并不是每個有點子的人都適合當公司的CEO。在徐新這位老到的投資人看來,技術、研發出身的人就不適合當CEO。
“中國跟美國不一樣,在美國,當CEO的人都是搞技術的,但中國多以應用為主,創新不多。所以還是以做市場的人當第一把手容易做得更好。”
徐新把她接觸過的創業人才分為三種:
一種是從跨國公司出來創業的高級管理人員。他們可以為企業建立很好的制度體系和文化,但對年薪要求很高,這些人初次創業,普遍表現為對商業的敏感度和直覺不夠,只會執行,不會戰略。
第二種是“海歸”派。他們尤其善于在西方學一個生意模式到國內來實習,叫CtoC(CopytoChina),擅于融資、收購兼并等資本運作。缺陷是太年輕,沒有管人的經驗,而且喜歡見好就收———畢竟在外國待過,見識過上層生活。別人出好價錢,他們就把公司賣了,然后去享受生活。
第三種人就是本土企業家,有時被形容為“土鱉”。他們熟悉市場,有很強的“殺手的直覺”,低成本運作已經變成自身的文化,生命力強大。但缺點是不會講英語,也不太懂得怎么跟董事會打交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