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尚德的成功將光伏產業推向前臺,而充當背后推手的VC的胃口絕不僅僅是光伏,而是整個新能源領域。
自無錫尚德成功登陸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之后,中國似乎一夜間涌現出了一批太陽能光伏企業,而這些已經上市或即將上市的企業背后的資本身影無處不在。 下一個尚德
“再過一段時間,你會看到另一個無錫尚德。”說這話的正是當初尚德的主要投資人、現任法國NBP亞洲投資基金董事中國區首席代表的王剛。日前,王剛獲得了“2006年最佳投資案例”這一投資方獎項,而被投資方就是他所指的“另一個無錫尚德” ——江西賽維LDK。在這個項目中,王剛及NBP是絕對的領導者,經過三輪投資,規模達3000萬美元。除尚德和賽維之外,王剛還投資了臺灣一家光伏企業——易通,因而業內戲稱他為“太陽能專業戶”。
王剛最早介入無錫尚德是2004年10月,當時,全球的太陽能光伏企業剛剛步入盈利,而國內企業尚處于起步階段。憑借敏銳的行業洞察力,王剛所在的NBP在尚德這個投資項目上回報超過9倍。
這樣高的回報率刺激了VC的神經。在尚德上市之后,包括王剛在內的投資人積極地尋找著下一個尚德。到了2006年初,一個新鮮的名字進入了王剛的視野,這就是江西賽維。當時的江西賽維是一家剛剛成立的新公司,雖然已經投入幾億元人民幣建廠房買設備,但還沒投產運行,更沒有銷售業績。在見到王剛之前,一直籌劃融資的賽維已經見過多家VC,但投資人普遍對其持謹慎態度。
接觸之初,王剛認為賽維完全是一個早期項目。之后,通過與賽維董事長彭小峰的深入交談,加深了雙方的了解,也奠定了最終的投資結果,NBP成為江西賽維項目的領投,而王剛也在期待著賽維成為又一個尚德。
資本身影無處不在
從無錫尚德到江西賽維,這些涌現出來的太陽能光伏企業通常有這樣的特點:其一,是民營企業;其二,背后有強大的資本推動;其三,以上市為目標。
無疑,王剛等投資人正是這些企業背后的資本推動力量。除了NBP,我們還看到了很多VC或PE的影子,譬如龍科、JAFCO、CDH、高盛、普凱等等。在已上市的六家中國光伏企業中,除浙江昱輝和河北晶澳,其余的無錫尚德、加拿大太陽能、天合光能和林洋新能源都是由資本推動的。
2005年12月14日赴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無錫尚德,背后的資本力量是高盛、龍科、法國NBP、英聯、普凱等國際投資基金,共私募了8600萬美元。這也是唯一的一次私募。
2006年11月9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加拿大太陽能,由清華畢業生、加拿大籍華人瞿曉鏵于2001年10月創建,后獲得來自英國匯豐基金和日本集富亞洲的兩次現金投資,分別為775萬美元和400萬美元。
2006年12月19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并融資9800萬美元的天合光能,其董事長兼總經理高紀凡是最早發起設立新能源商會的幾人之一,目前任該商會常務副會長。2006年7月,天合光能獲得了來自麥頓、美林證券以及Good Energies Investments的4000萬美元投資。
成立于2004年8月的林洋新能源,在2006年6月和8月先后獲得來自花旗銀行、Good Energies Investments、聯想弘毅和聯想投資共計5300萬美元的投資,并于2006年12月20日于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此外,宣布要在今年三季度之前上市的三家光伏企業中也有兩家充滿了外資背景。它們分別是江西賽維LDK和南京中電。唯一沒有外資背景的天威英利也并非不愿吸納外資,而是由于其自身的國有背景,交易比較復雜,最終外資不得不放棄。
如果以上3家企業能如期實現IPO,那么,中國太陽能海外上市軍團將擴大至9家。
事實上,在中國最早投資太陽能光伏企業的資本并不是外國VC,而是中國的政府資本。以無錫尚德為例,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參股的創投公司于2001年就對當時的尚德電力進行了種子期的投資,后來在完成外資私募中主動退出。
截至目前,最后一家獲得投資的光伏企業是江蘇順大半導體公司。2007年2月該公司獲得英聯、高盛等國際投資機構1億美元投資,至今年3月中旬已到賬4800萬美元。
光伏產業不是唯一熱點
現在的投資人早已不像以往那樣專注于TMT領域,他們離傳統市場越來越近,也與政府越走越近。如今許多投資人掛在嘴邊的都是能源“十一五規劃”,政策已經成為能源領域投資的重要影響因素。
2007年4月剛剛下發的《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中談到,“十一五”期間,我國將重點發展資源潛力大、技術基本成熟的風能發電、生物質能發電、生物質能成型燃料、太陽能利用等可再生能源,并將制定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發電電價優惠政策,施行有利于生產和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稅收政策。
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副局長李俊峰表示,自上世紀80年代,風電、太陽能、現代生物質能等技術應用和產業化在政府的支持下穩步發展。并網風電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是全球最有發展潛力的市場之一;而多樣化的生物質能現代利用技術發展迅速,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迅速擴張,市場穩步發展,已經形成了一批具有競爭力和國際知名度的光伏電池生產企業。預計到2010年,我國的光伏發電產品產量可能突破1000MW,成為世界最大的光伏電池生產國。
由此可見,國家相關政策并不僅僅局限于太陽能光伏產業,其它的可再生能源領域同樣充滿了機會。
在連續投資三家光伏企業后,NBP的王剛表示,未來不會再投資光伏領域,下一步除了會研究風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產業外,還會觀察一些傳統項目,包括天然氣、煤、油等。
“風能方面很多人已經下手了”,對于沒能及時在風能方面有所建樹,王剛顯得有些遺憾,“本來是要投資金風科技的,但當時忙于尚德的案子,一是沒有時間,二是他們一定要人民幣基金,不接受美元投資,所以最后沒能進入。”
王剛所說的金風科技,目前已是名花有主,去年9月,上海聯創聯合光大共同對其投資。之前,金風科技經過多次增資擴股,最終,新疆風能和中國水利持有20%和17%的股權,4家在2005年底加入的投資商——中比直接股權投資基金、上海銀利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廣東龍光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光大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分別持有8%、7.5%和7.5%、7%的股份。其中,上海銀利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后將所持股份轉讓。
在新能源行情中,上海聯創再次走在前頭,不僅投資了金風科技,還在生物質能領域動作頻頻,就在投資金風科技的同一個月內,上海聯創還投資了位于北京的正和生物能源。
而在生物質能領域進入更早的是維眾投資。作為一家早期的VC,他們曾投資分眾傳媒,此番在生物質能領域則是率先進入了古杉柴油,之后,有對沖基金背景的藍山資本也隨之進入,投資金額至少在1000萬美元以上。古杉柴油是中國進行生物柴油研發和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先鋒企業,主要為中國地區的運輸業提供優質生物柴油,從事生物柴油研發、生產以及深加工作業。
目前,除了極個別的VC仍強調自己的TMT屬性外,幾乎所有的VC和PE都明確表示會投資新能源,以及與此有關的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