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對象要具備什么條件
中國的投資環境正變得越來越好,市場上的錢也多起來了,競爭越來越激烈了。IDG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選擇投資項目的時間比原來短了很多。以前市場上沒有幾家風險投資,項目跑也跑不到哪兒去。但現在不同了,我們不敢輕視任何一個項目,且需迅速做決定。
IDG做風險投資有兩點教訓同時也是經驗:一是準確判斷一種技術可以市場化的速度,及其可能被取代的風險。二是團隊的應變能力。TMT產業變化速度最快,但臺階并不高,競爭對手常常挖走一兩個關鍵的人就能復制原有模式。
那IDG會選擇什么樣的互聯網公司?首先看創業者,它要能創造一些服務和技術,而且這些服務和技術要能取代現有常規產業,或促進其達到巔峰;第二[創業網www.fswenwen.com],不管提供產品還是服務,有終端消費者都是最重要的。只要是用戶或廣告客戶而不是投資商在為公司埋單,那它就離大家擔心的互聯網泡沫很遠。
一般來說,這家互聯網公司的產品還必須簡單。成功互聯網公司的產品都非常簡單,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特點。經常碰到一些創業者拿著厚厚的項目書來找我,說這個東西什么都能做。一聽到這個我就頭大。我所希望的是,這個公司能為消費者某一方面的需求提供一個非常簡單的解決方案。
不要把融錢當成最重要的事
MySpace和Youtube,這兩個公司作為美國Web2.0的代表,創造了對資本市場、業務的成功。2005年開始,很多外資到中國找項目,因為中國也出現了一大批Web2.0公司和80后創業者。
風險投資商在投資Web2.0中得到的最重要的教訓,就是千萬不要把融錢當成最重要的事情。公司還沒起來,沒盈利,創業者居然身價上億,這跟第一代IT創業者很不同。他會覺得有錢可以花,不把客戶的需求想得很重要。
中國第一代IT公司經歷了很重要的成長過程,他們拿到錢比較幸運地度過了“冬天”。對他們來說,在那個“冬天”找到盈利模式、商業模式是最大的挑戰。風險投資給錢只能幫助它們走好第一步,一個企業要成功必須在后面的萬里長征中找到持續的生存之道,否則隨時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近年來,很多國外風險投資商覺得中國有很多賺錢機會,資金蜂擁而入。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覺得錢好拿了,是很好的事。1999年以前,美國股市共有25家中國公司進行了IPO;但1999年以后融的風險基金投下去的效果都不好,沒幾個能上市退出。這個時候更容易失敗,創業者一定要冷靜,要把自己的商業模式看得更加清楚。
創業板將推出讓風險投資期待
最近市場上出現了一些關于創業板要推出的消息,讓大家又多了些期待。前段時間我做的一個研究發現,美國風險投資的出現與納斯達克的出現相隔了二十幾年。國內的風險[創業網www.fswenwen.com]投資最早出現在1985年,到今年也有22年了,按這個時間算,國內的創業板也應該出來了。
目前對于風險投資商來說,通過上市在資本市場退出是最干凈的渠道。企業上市后我們賣掉股票變現,萬里長征就走完了最后一步,以后這家公司的好壞就由市場去決定。
現在,國內上市的門檻仍然很高,要求連續三年盈利,而且每年的利潤須達到1000萬元以上。按這些條件,國內互聯網公司在起步時沒有一家公司能達到國內的上市標準。當年新浪和搜狐在納斯達克上市時幾乎沒有多少利潤。創業板的推出,將使互聯網公司在國內上市成為可能。
另外一個就是,禁銷期時間太長的問題。風險投資投資一家公司本來就需投入3-5年,上市后還要等3年才能退出,這會給風險投資帶來很大的潛在風險。創業板推出后,這種情況可能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