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6日,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這是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主席馬云(中)、香港聯交所主席夏佳理(右)和香港聯交所行政總裁周文耀在上市儀式上。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新華網北京11月9日專電(記者周文林)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阿里巴巴上市首日創下的多項紀錄仍讓全球不少投資者吃驚。11月6日,在香港主板市場掛牌的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一舉成為中國互聯網首個市值超過200億美元的公司,其融資額也高居全球互聯網行業的亞軍。
而此前不久,國內兩家IT企業金山和巨人網絡先后在香港和美國上市,同樣掀起一陣中國概念旋風。
一連串有代表性的中國互聯網企業近日絡繹叩響國際資本市場的大門,在制造了巨大財富效應的同時,也為人們思考中國互聯網向何處去帶來了更多啟迪。
中國互聯網公司絡繹叩響國際資本市場大門
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海外頻頻上市,成為近期國際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
10月9日,香港主板市場。金山軟件上市,發行價3.6港元,融資凈額6.261億港元。作為中國資格最老的一批軟件企業,金山在8年的上市長跑后,終于“鳳凰涅槃”。
11月1日,巨人網絡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IPO融資額達到8.87億美元,成為在美國發行規模最大的中國民營企業,并創造了中國網絡游戲公司在美國主板市場上市的先例。
11月6日,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首日掛牌,它的上市一舉誕生了中國最高市值的互聯網公司,這還不包括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支付寶、阿里軟件、中國雅虎等。同時,它創下了近年來香港聯交所上市融資額的最高紀錄、香港歷史上IPO認購凍結資金額的最高紀錄。阿里巴巴還是全球范圍內自2004年Google上市以來IPO融資額最高的科技股。
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后,中國已出現了三家市值超過百億美元的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境外上市的互聯網公司的市值,加在一起已遠超500億美元。國內知名互聯網分析師呂伯望對此表示,這讓國際互聯網產業巨頭和股市投資者深刻體會到了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分量和中國互聯網的力量。
濃縮中國互聯網創業精神
中國互聯網企業上市最引人關注的,莫過于上市帶來的財富效應和投資機會。但是,換一個角度去關注財富故事背后的風風雨雨,或許更能把握中國互聯網行業強勁發展的脈搏。
金山作為國內最早的本土軟件企業之一,從1999年開始籌備上市,期間幾遇波折。如果從1988年金山公司成立算起,第一批員工已在金山工作了19年。金山總裁兼CEO雷軍感慨:當年不少同事還是“倜儻少年”,如今已是兩鬢飛霜。
1999年初,當馬云決定創辦一家能為全世界中小企業服務的電子商務站點時,甚至沒人能相信這個公司能生存下來。但美國著名財經雜志《福布斯》很快就注意到遠在東方的這家小企業,并在2000年全球版雜志上將馬云作為封面人物報道。即使如此,到阿里巴巴上市之時,7年時光也已飄逝。“在最困難的時候,街上會走路的都招過來了。”馬云說。始終堅持,無疑是諸多成功的中國企業的不二法寶。
程序員出身的史玉柱,其創業經歷的大喜大悲在業內曾成為廣泛研讀的范本。此次巨人網絡上市后,史玉柱持股占68.43%,因此其個人財富將新增21.7億美元。上市后他回答媒體提問時說,失敗有兩種,一種是事業失敗,一種是精神上的失敗。很多企業在事業失敗以后,精神上也敗了。但“巨人”在事業上失敗后,精神不敗,所以可以站起來。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中國互聯網企業正是從一開始就經歷市場風雨磨礪,積累了走向國際市場的實力和本錢。這也是為什么從一開始,中國互聯網企業就能與世界同行同臺競技的根本原因。
中國互聯網未來可期
一連串互聯網企業上市,進一步引發了業內人士對中國互聯網行業今后發展方向和趨勢的思考。
有分析認為,1999年、2000年以門戶網站為首的中國互聯網企業登陸納斯達克,引發了中國網絡概念第一波上市潮;2003年攜程等上市則引發了第二輪上市熱;2004年以來,盛大和九城在納斯達克上市,標志著網絡游戲引領了第三波風潮。而此次阿里巴巴等一批企業上市,將增強內地互聯網企業創業和上市動力,掀起新一輪上市潮流。
五季咨詢合伙人洪波認為,從早期的互聯網接入服務商到后來的廣告及網絡游戲,互聯網企業多年來一直在探尋各種商業模式,阿里巴巴的上市表明,互聯網能夠為現實的生活和商業活動提供更多價值。
“中國數以百萬計的中小型企業已經歷了將近20年的市場化洗禮,一旦他們掌握了通過互聯網面向世界的途徑,他們的成長性將會面臨一個爆炸性的增長。”一位業內人士在評價阿里巴巴上市時說,但此言也從側面揭示了當前中國互聯網企業快速成長的動力所在。
如果考慮到已先行一步活躍在全球資本市場上的新浪、搜狐、百度等諸多企業,不難發現,中國互聯網企業絡繹叩響世界資本市場大門,是中國互聯網行業快速成長的別致注腳。正如互聯網專家姜奇平在評述阿里巴巴上市時所說,這代表了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是“中國經濟崛起的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