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世網獨家] (凡曉芝 沈建苗 編譯) 到2010年,“互聯網數字洪水”可能會席卷全世界,甚至摧毀整個互聯網。
到2010年,“互聯網數字洪流”可能會席卷全世界,并摧毀整個互聯網。這是美國Memertes研究集團最新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得出的結論。該報告稱,再有兩年多的時間,普通互聯網用戶和企業使用互聯網的需求量就會大大超過全世界的網絡容量,互聯網很可能會因承受不住大量數字媒體堵塞帶寬而崩潰。
聽起來的確有些聳人聽聞。
Memertes研究集團稱,這是迄今為止互聯網基礎設施及容量方面的第一項獨立調查,在調查了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并分析了互聯網使用模式后,Memertes還做出了同樣讓人震驚的預測: 如果要讓全球互聯網維持正常運轉,需要投入1370億美元資金。其中僅美國就需要投資420億~550億美元來提供能夠滿足訪問需求的寬帶容量; 而實際上美國已經已花費了720億美元用于寬帶升級了。
互聯網在劫難逃?
難敵數字洪水
Nemertes研究公司進行的這項調查是由非營利性組織互聯網創新聯盟(Internet Innovation Alliance)發布的。
美國互聯網創新聯盟的聯合主席Larry Irving說:“這一開拓性的調查分析,列出了互聯網面臨的重大問題—我們必須采取必要的措施來擴建網絡容量,否則有可能面臨互聯網大堵塞,進而給互聯網服務帶來重大危害。值得一提的是,就算我們從現在到2010年投入了必要的資金,還是有可能無力為下一種殺手級應用,或者像谷歌和YouTube這樣的互聯網公司做好準備。Nemertes的調查證明,‘數字洪水(exaflood)’即將到來。”
“數字洪水”這個詞語的發明者Bret Swanson是發現研究院(Discovery Institute)的高級研究員,也是《吉爾德科技報道》的特約編輯。他在2007年1月為《華爾街日報》撰寫的文章中首次提到這個詞。“數字洪水(exaflood)”源自exabyte(艾字節)一詞,1艾字節等于10.74億吉(G)字節。所以,數字洪水是指由網上視頻及其他數字媒體引起的“日益逼近的數據洪流”。
Nemertes的報告指出,如今各種豐富的媒體應用正在刺激帶寬需求迅速增長,比如移動電話、黑莓等無線設備讓消費者可以越來越方便地訪問互聯網,互聯網帶寬的使用量因而急劇增長。據comScore公司的研究顯示,近75%的美國互聯網用戶在今年5月觀看網上視頻,平均觀看時間達到158分鐘,瀏覽的視頻流超過83億人次。Nemertes的報告認為,“語音和帶寬密集型應用,如視頻流、交互視頻、P2P方式的文件傳輸、音樂下載以及文件共享等,正在重新定義互聯網”。
該報告還聲稱: 要是不采取行動,互聯網的容量將不可能滿足用戶需求。比如我們在網上購物時,可能要試好幾次才能成功,或者要花比現在長許多倍的時間從YouTube下載最新視頻。我們會日益頻繁地遭遇互聯網擁堵、癱瘓和崩潰,我們的互聯網應用將不斷受到干擾。
更恐怖的是,這種網絡基礎設施的容量不足可能會減慢互聯網創新的步伐。也就是說,在未來的幾年時間中,可能不會再出現下一個亞馬遜、Google或者YouTube——這不是由于缺乏用戶需求,而是效率低下的基礎設施阻礙了各種應用和創新型的互聯網公司的出現。
危言聳聽?
Nemertes的報告一出,可謂石破天驚。而隨之也引來了一些質疑。
比如,旨在推廣網絡中立的行業聯合會SaveTheInternet.com就抨擊說,Nemertes的報告是“制造虛假人氣的做法”(Astroturfing)。Free Press和SaveTheInternet.com聯合會的活動策劃主管Timothy Karr指出,作為報告發布方的互聯網創新聯盟,背后的資助者是電信公司和互聯網接入服務商,成員包括AT&T、北電網絡、Level3和阿爾卡特朗訊等。“‘數字洪水’概念及這份報告,說不定是保護電信行業利益的一種托詞。”
Karr還爆料說,互聯網創新聯盟的共同創辦人是Irving和Bruce Mehlman。Irving是Irving信息集團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這家咨詢公司為國際性的電信和技術公司提供戰略咨詢服務。Karr告訴媒體: “要是一家研究機構得到了電信公司的資助,這個研究機構就會發布與資助公司的戰略和政策目標相一致的研究報告,這總是個問題。”
而Nemertes的支持者也毫不客氣地指出,SaveTheInternet.com推廣網絡中立的行動,實際上也在暗中幫助Google和雅虎這些大型互聯網公司得到更多利益。Karr辯解說: “有1600萬人為網絡中立最終立法而獻計獻策,但絕對不是為了支持Google。這是因為他們認為,不應該由那些電信公司來決定我們在互聯網上應該何去何從。互聯網是這個世界最重要的通訊工具,我們絕不能讓某幾家公司來決定它的命運。”
雖然互聯網可能會在2010年前后面臨訪問容量危機,但研究人士并不認為互聯網會崩潰,原因是它采用了冗余和自我保護的架構。
盡管對于這份報告的結果存在很大的爭議,但記者在仔細閱讀了這份報告之后,認為其結論不無道理。在報告中,分析師根據歷年的統計數據,運用大量數學和經濟學模型,推理得到用戶需求曲線和互聯網供給能力曲線,發現兩條曲線相交于2010年的區間中。隨后,分析師還對結果進行了敏感性分析等論證,最終得出結論。
“自從互聯網出現之日起,它就被過分夸大了。人們認為互聯網是無限的,因此它也能夠無限度地發展下去。”分析師在報告中寫道,“這是沒有道理的、盲目的觀點。”無論互聯網是否會崩潰,但危機已經露出端倪了。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未來幾年,當越來越多的用戶和設備考驗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時,讓互聯網能夠正常運行下去。
鏈接
關于網絡中立。Swanson在首次提到“數字洪水”的那篇文章中表示,網絡中立(network neutrality)會遏制數字創新。Swanson寫道,會降低基礎設施投資回報的網絡中立,將使帶寬提供商失去擴建必要的容量以滿足將來眾多“YouTube”的需求的動力。許多互聯網接入服務提供商希望自己能夠在必要時可以遏制用戶活動,又能夠為YouTube和BitTorrent等高帶寬需求的內容提供商提供費用比較高的一種服務。
但網絡中立的支持者(尤其是亞馬遜和Google)則聲稱,要是沒有網絡中立,互聯網將被幾家財大氣粗的電話和有線電視公司所霸占,到時他們就會根據誰出錢最多來決定哪些網站得到最好的帶寬資源。
網絡中立問題曾導致去年的《電信改革法案》流產。如今,支持者希望參與無線頻譜拍賣的服務商也要符合網絡中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