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資金但未必就缺風險投資
cye.com.cn
時間:2008-1-8 8:45:43 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劉騰 我來說兩句 |
|
|
問任何一位風險投資界人士,2007年是不是國內企業獲得風險投資最多的一年,他都會回答你:沒錯,但是今年可能還會更多!
即便如此,對風險投資表現出淡漠甚至是拒絕的也大有人在。那么這些企業就真不缺錢嗎?也不是,他們中有的老板為了擴大經營甚至還需要賣房籌資。這看起來確實很矛盾。剖析一下這些企業所有者的心理,或許能讓我們對國內中小企業的群體有一個更為全面的認識。
柏煜,康復之家醫療器械連鎖機構董事長,兩三年間在北京開了21家醫療器械連鎖店,銷售規模2000萬元左右,是標準的中小企業。為了增加店鋪,他剛剛把房子賣了,和妻子租住一套公寓,但談起吸引風險投資,他一再搖頭:“不需要。”
為什么不需要呢?柏煜認為,醫療器械連鎖店緊盯的市場只有北京和上海,自己和第二名已經拉開距離,并不怕別人參與競爭。
但一邊缺錢,一邊卻拒絕風險投資,難道真不怕對手融資成功,不怕當下最著名的“快魚吃慢魚”論調嗎?還有什么更深的原因嗎?柏煜嘆口氣:“也怕,但其實錢并不是那么好拿的。風險投資來了,會帶給我更大的壓力,要求我開店,要求我必須擴張,要求我2008年必須達到一定的增長規模,這樣一來,我人跟不上,服務也困難,牌子沒準得倒掉。”
柏煜的企業其實很適合風險投資,因為企業三年來的成長每年都超過100%;財務也健康,沒有負債,每年的利潤都用來滾動投資。更重要的是,企業經營者信心十足,甘愿賣房子自己經營。他說:“我這輩子做過很多行業,現在總算挖了一口好井,我就想踏踏實實地挖下去,不打算再把井賣了。”
風險投資畢竟不是產業投資,它希望企業擴張越快越好,最好兩年就達到上市規模,然后自己賺錢退走。一位風險投資經理說:如果被投資的企業每年只增長10%到20%,那簡直難以忍受,至少要增長70%到80%才行。至于上市退出的時間,“三四年太長,最好兩三年”。在這種情況下,投資企業背負的壓力可想而知。
因此,對于那些置身傳統領域,希望能踏踏實實做起來的中小企業來說,缺資金或許是現實,但是未必就對風險投資“感冒”。要想改善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關鍵是政府要豐富融資的渠道,而不是讓投資界去“忽悠”什么風險投資。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