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創業街武漢招親 48家企業有意上門
我市首個跨區域合作科技企業孵化聯盟——成都東創SBI創業街項目繼上月“安家”成都海峽兩岸科技園之后,昨日,該項目在武漢舉行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SBI創業街市場接入全國新品推介會。推介會上,著力打造光機電、清潔能源產業的創業街項目,吸引了當地8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的眼球。共有48家高新技術企業準備來蓉“試水”,有8家企業當場與SBI創業街項目簽訂了進駐意向書。
有意來蓉 企業資料帶得齊
“效果很好,完全在意料之外。”昨日,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推介會很大程度上是專門為成都東創SBI創業街項目啟動的,“原計劃推介會上,會來五六十家企業,但短短一個小時,就有80余家企業到現場了解情況,有的老總,甚至是專門從外地趕過來參加此次對接的。”
“我們有較成熟的光機電技術,現在需要跟進研發和市場拓展,成都的優勢在哪里?”、“高新技術最看重的是人才,在蓉的國家級科研院所、高校,其實就是一個人才‘富礦區’。”……沒有冷場,不走過場。在昨天的推介會現場,記者發現,企業老總及科研項目負責人都是帶著“準嫁妝”而來,這些“準嫁妝”里,有的是企業的西部拓展意向書,有的則是尚待轉化的自主知識產權成果。
“你看,我把我們團隊研發的新能源項目、產業推進表,甚至連專利證書都帶齊了,可見我們對成都清潔能源產業的誠意。”昨日,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的一家新能源開發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對成都清潔能源市場一直非常關注,前段時間,了解到雙流縣秸稈氣化站項目,此次有意放在成都的技術,恰好能與之對接。
現場牽手 8家企業要來安家
在昨日的推介會上,48家高新技術企業準備來蓉“試水”,其中,8家高新技術企業更是當場簽訂進駐成都東創SBI創業街項目意向書。而兩地項目“聯姻”,大多涉及光機電、清潔能源領域。
“專家預測我國潛在的節能市場規模將達4500億元,能讓我們的新能源研究技術參與到成都乃至西部環境建設,前景非常可觀。”昨日,簽訂入駐意向書的深圳吉隆潔凈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吉輝告訴記者,他們正在考慮在創業街建立研發及銷售西部中心,主攻廢棄物處理技術及市場拓展。“這個月底我會專程到成都考察相關產業、人才情況,最終細化我們的西部發展計劃。”
簽約企業 覆蓋兩大主攻產業鏈
“最好的效果,并非是有意來創業街發展的企業、項目數量,今天簽約的企業,覆蓋的是光機電和清潔能源兩大主攻產業鏈的不同環節,這樣一來,兩條產業鏈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形成。”昨日,成都海峽兩岸科技園相關負責人分析,創業街項目的定位,一方面是瞄準尚待“破殼”的高新技術企業,為其孵化成長提供資金、技術、人才、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則是引進成熟高新技術企業,形成產業“磁場”,迅速形成兩大產業集群。“無論是建設規劃,還是項目招引,這些陸續入駐創業街的企業、項目,都不僅是一個個單獨的個體,很快地,它們會形成互為依存的光機電、清潔能源上、下游關系,捆綁發展,實現1+1>2的產業聚集效應。”
新聞鏈接
成都東創SBI創業街
成都東創SBI創業街項目是成都高新區教育科技產業園與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共同斥資5.5億元,以成都、武漢為軸心,打造的光機電與清潔能源集群。據悉,該項目位于成都海峽兩岸科技園,總占地110畝,初步規劃24萬平方米,一期10萬平方米建設,將從下月28日正式啟動,兩年后全部建成投入運營。建成后,將形成“200家企業同一條街,一萬名創業者共一個家”的創新集群。入駐創業街的企業不僅將享受到國家對中小企業創新扶持資金的扶持,還將獲得來自成都海峽兩岸科技園、成都高新區教育科技產業園、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等三方機構的扶持種子資金。目前,除幾家世界500強企業進駐創業街外,臺灣東迅、武漢三工光電、思遠國際教育投資機構等企業也已簽訂協議,陸續“移師”創業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