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來,我經常被問同一個問題:全球資本市場差到這種程度,我還能融資嗎?
對這個問題,我通常給出的答案都是三個字: “看情況”。
這么說乍一聽有點屬于“沒話找話型”,甚至是“沒事找抽型”,但我有我的道理。企業家在這個資本市場的冬天里要不要去融資取暖,取決于好幾個因素:
首先,它取決于你認為這個冬天會有多長以及你現有的資金是否足夠維持你度過這么長的一個冬天。如果你認為冬天會持續一年而你只有維持半年的資金,你好象沒有太多的選擇。寒冬的時候買羽絨服可能不會打折,但總比在六個月后凍死在半路要好。現在資本市場的確進入嚴冬,但沒有人知道這個冬天會有多長,也沒有人可以拍著胸脯說明天一定不會比今天更冷。
其次,它取決于你所從事的業務的性質。如果你做的事是“線性增長”的事(譬如像開餐館或商店),融不融資只意味著多開幾家或者少開幾家,那么也許可以等等再說。但如果你做的事正好需要一筆錢才能把業務模式砸出來,要么是一百要么是零,那么你只能認頭,趕緊把錢拿進來繼續往前走。
第三,它取決于你有沒有通過并購別人整合市場的規劃。在今天這個環境里賣股份的確不會賣出最貴的價格,但你融到錢后去買別人的股份也不用支付最貴的價格。如果你有整合市場的計劃,只要你融資時投資人給你的倍數比你收購別人時需要付出的倍數要高或者基本相當,那么融資就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