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帆:要加強創業板市場的監管(《今日觀察》評論員)
企業有風險,投資者有風險。其實創業板市場它自己也有風險。創業板市場在各個國家是從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開始出現,到現在已經有40多個創業板的市場。有比較成功的,像我們比較熟悉的納斯達克,英國的一個另類投資市場AIM和韓國的創業板市場。但也有失敗的,像香港的創業板市場從推出來,就一直一蹶不振。而在日本,原來納斯達克曾經想在日本開一家分店但最后還是以關閉告終。還有德國有一個創業板市場最后被并入到主板的市場。
而且在中國發展創業板市場,有一個必須要警惕的問題。在中國的A股主板市場上,其實過去一直強調的是在發行的環節非常重視審批。各項的要求貌似是非常嚴格,但實際上等到到了股票市場上之后,發現監管并沒有跟上。導致有那么多的專家可以輕而易舉地翻手為云,復手為雨。如果我們在創造出一個創業板市場的時候沒有把這些制度上的漏洞補上,而現在出臺的一個創業板的市場,門檻又比主板市場又低,這些企業股本又比主板市場的企業的股本要小,而且各個都是題,材股價又非常容易波動,那么這個時候我們很難去設想這個創業板的市場到最后不會完全走樣。
成思危: 創業板發展前景良好 要加強適度有效監管(著名經濟學家,《今日觀察》特約評論員)
在領導《證券法》執法檢查的時候就中國股市曾說過兩句話,從宏觀看來,進步不小,從微觀看來問題不少。雖然經過這么多年,包括股權分置改革等等,問題在逐步地解決。但是中國股市先天的這種只重融資效果,不重視投資效益的問題,導致有很多差的公司未能夠退市。所以中國股市的主板應該說現在還是存在著不少的問題,造成大起大落、暴漲暴跌,并且出現很多上市公司的丑聞。但是我是一個審慎樂觀主義者,我覺得中國股市它總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問題總會逐步逐步地解決。那么對于創業板問題,中小企業板已經給我們創造了有益的經驗。應該說中小企業板出的問題,相對主板來說少得多,這是因為主板當時成立時候,有一個為國有企業解困的目標。所以有些質量不好的企業,當時按指標發,每個省都有指標,甚至婦聯、共青團、工商聯都有指標。所以既然有指標它就要上市。不夠條件,就要想辦法包裝弄上市。這樣就留了很多一些很差的企業在里面。但是中小企業因為它從頭搞起,從開始就把住關。所以說中小企業板為創業板的推出,也積累了很多很好的經驗。我們現在這個門檻,我歸納起來叫,三個一定,一個突出,就是要求一定的盈利能力,一定的資產規模,一定的存蓄期限和主營業務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