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足夠知識準備的投資者,才是真正受保護的投資者”,投資者在決定參與創業板市場交易以前,一定要對自己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做出審慎的判斷,要明白創業板市場的風險特征和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特性以后再來投資,要關注創業板市場的風險提示。
創業板是一個全新的市場,其上市公司的特點和市場規則安排等都與主板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并且市場風險相對要高一些,投資者在入市前需盡量了解創業板市場的各種風險,以下幾種類型的風險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一是公司經營失敗或其他原因導致退市的風險;二是上市公司、中介機構的誠信風險;三是股價大幅波動的風險;四是創業企業的技術風險;五是公司價值評估的風險;六是交易規則改變及停牌帶來的風險;七是投資者盲目投資及違規交易的風險。
針對以上的風險因素,投資者應注意以下幾點事項:一、入市前必須認真閱讀并簽署《創業板市場股票投資風險揭示書》,此目的是提請投資者從風險承受能力等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審慎參與創業板市場股票投資。二、監管機構要求券商強化客戶管理和服務工作,對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進行綜合評估。對此,投資者應積極配合券商的管理,同時要求證券公司詳細講解創業板的知識、交易規則和特殊風險等。三、監管部門應積極構建層次豐富、形式多樣、覆蓋面廣的投資者教育體系,力爭做到“把風險講夠,把規則講透”,投資者可從多種渠道去認識、了解、熟悉創業板的各種相關規則和知識。
投資者應該了解,上市公司價值的判斷沒有一個單一的、確定的標準,對創業板上市公司來說,主要應關注公司是否具有持續成長能力。
其次,投資者應該認識到,沒有任何一個股票市場能夠保證購買股票會獲得高收益。創業板雖然定位于高成長性的創業企業,但這并不代表所有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都會獲得高成長。企業的發展受到內外部諸多因素的影響,一些企業上市后獲得資金支持,迅速發展壯大,投資者獲得了高收益,但也有一些企業被市場所淘汰,從而導致投資者的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