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稱部分央企從事金融衍生品交易未獲批準,將全面摸底
國資委網站昨日披露,國資委副主任李偉在日前舉行的“企業國有產權管理工作暨產權交易機構工作會議”上表示,據統計,目前有28家央企在做金融衍生品業務,虧損居多。今年國資委將對央企投資金融領域的總體情況進行一次摸底調查。
全面清查源于套保巨虧
李偉表示,國企應是金融衍生品的使用者,而不是做市商。國企做衍生品業務,只能是為了規避風險,鎖定成本,絕不能投機。2008年東航、國航、中國遠洋等央企衍生品交易虧損數百億元,成為國有資本流失“出血點”。
國資委在2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央企業金融衍生業務監管的通知》,對央企投資金融衍生品全面清查,但目前情況并不理想。李偉透露,在28家從事衍生品交易的央企中,部分企業開展此項業務并未得到批準。
套期保值的巨虧也讓國資委開始重視央企投資金融領域的情況,李偉表示,國資委將在今年開展全面清查。
“產業資本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產生參與金融資本融合的內在需要,但國有企業主要從事生產經營,對金融領域并不熟悉,缺乏專業的金融管理人才,很可能對其中的風險估計不足,導致違規操作、經營不善等問題!崩顐ケ硎荆诿渍{查后,國資委將會出臺相關政策建議。
地方國企也納入監管范圍
除了央企,地方國有企業也被列入監管重點。公開資料顯示,此次投資金融衍生品出現虧損的地方國有企業只有深南電。
李偉強調,在此次會議后,地方國資委要對出資企業進行摸底調查,掌握投資金融衍生品的情況,如果發現不規范不合規的做法要堅決予以糾正,切實防范國有企業投資金融衍生品的風險。
目前國資委負責監管138家非金融類央企,而地方國有企業主要由地方國資委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