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有多家基金公司正在醞釀推出創業板基金。”這些設計中的創業板基金并非只投資未來的創業板公司,對于主板以及中小板上市公司也將有一定的投資比例。
“這樣的設計主要是考慮到流動性問題,投資主板以及中小板上市公司主要是為了應對開放式基金的申購贖回。”某基金產品設計人員表示。
拼搶“創業板基金”
深圳證券交易所5月8日發布創業板的上市規則,將創業板又向前推進了一步。有關人士預計,二季度創業板的各項配套政策將陸續出臺,包括投資者門檻等問題都將得到明確。
“創業板離我們越來越近了,我們新近的產品創新也瞄準了創業板。”深圳某大型基金公司的市場人士表示。多家基金公司投資總監表示,創業板的推出會給資本市場提供全新的投資對象,也有利于創新型公司脫穎而出。基金業人士說,希望能夠為投資者抓住其中的投資機會。
不過,在這些基金公司紛紛瞄準創業板市場、準備推出創業板基金產品的同時,流動性是他們最擔心的問題。這是因為創業板公司的流通市值一般較小,規模較大的公募基金進出比較困難,尤其是退出時存在一定的流動性風險。基金產品設計人士透露,公募基金在設計這種產品時,會同時將主板與中小板上市公司納入視野,采取“核心+衛星”策略,即將基金的股票資產分成兩部分,核心部分用于投資流動性較好的主板與中小板上市公司,以“保駕護航”整個投資組合的收益;另一部分則投資于創業板公司,但該部分在基金投資組合中的權重將小于核心資產。這種產品設計是創業板公司具備規模之前比較現實的設計方案。
基金產品設計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長盛同慶可分離交易基金依靠產品創新,創下一天發行過150億的奇跡后,整個基金行業的產品設計人員都有很大的壓力,不少基金公司除了繼續強調投研之外,還把產品設計創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雖然還不知道創業板什么時候推出來,但我們已經在為它沖刺了。”
這一輪圍繞創業板進行的產品創新中,公募基金面對的不僅僅是內部比拼,陽光私募也將同場角逐。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在新近擬發行的多款陽光私募基金產品中,“創業板”被明確寫進了產品方案,它們在投資組合中的權重一般被界定在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