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推出還不明朗,且上市競爭非常激烈,能否按期上市難以預料。因此,符合條件的企業,在籌備上市過程中,就要向投資一樣重視上市風險管理,擺正心態,堅持穩健經營和做好預案。
期待已久的創業板即將創立,再為企業上市開啟了一個新希望(000876,股吧)。由于創業板上市的財務門檻相對較低,企業家們興奮異常,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不過,天有不測風云,創業板形勢還不明朗,且上市競爭非常激烈,能否按期上市難以預料。因此,符合條件的企業,在籌備上市過程中,需要像投資一樣,重視上市風險管理。
首先要擺正心態。企業家不應攀比和光為股市身價做企業。要把上市視為企業發展進程中一個水到渠成的里程碑,一如既往苦練內功,關注市場、產品和管理,持續改善經營,提升投資價值,擇機上市。
企業成功上市,企業家身價變成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元,這并非股市魔力,本質上是股市對企業自身內在投資價值的反映。實際上,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的投資估值模型是一致的:未來預期能產生的可信的自由現金流的貼現值。只是沒上市的企業,其內在的投資價值沒有直觀顯示出來,一旦企業對外股權融資或出售股權,就能得以表現。例如,福建雪津啤酒向英博啤酒出售其控制權的價格就是其賬面凈資產價值的10倍。一些非上市企業的股份售價甚至超過上市公司。例如,可口可樂收購匯源的出價就超過匯源的股價。
其次要穩健經營。即使進入上市過程,企業也需要保持經營和財務穩健,注重現金流管理。
近年來的IPO誘惑,讓不少投資人和企業家忽略上市風險,對上市成功過于樂觀和自信。一些企業家甚至采用《亮劍》中的李云龍式打法:手榴彈扔光,子彈打光,然后拼刺刀。為了沖刺上市和迎合股市成長要求而野蠻生長。例如,提前“透支”企業內外資源,特別是提前透支IPO融來的錢去發展;或者激進擴張,大量動用企業現金儲備,甚至不惜大規模舉債,購買土地和設備,建造廠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