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推行后,IPO何時重啟、什么公司將成為首發公司,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建議,IPO重啟應先于創業板推出,前期應選擇規模適中的公司首先發行,同時適當控制發行節奏,避免給市場過多壓力。
主板重啟IPO將早于創業板開閘
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展戰略工作委員會委員王曉國表示,從理論上看,IPO重啟是邊際調整,只是增加一些市場規模,對市場的影響也純屬量變,衍生的風險通過細化各項安排、關注市場意見、把握工作節奏確保風險在可測、可控和可承受的范圍之內。與IPO重啟不同,推出創業板是批量調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增加了一個Cye.com.cn細分市場,需要一群愿意承擔風險的投資者,對市場的影響也上升為部分質變,衍生的風險也需系統的配套措施才能加以防范和化解。這就說明,漸進式的改革原則要求IPO重啟應先于創業板推出。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也明確表示,5月22日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發行體制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在征求意見結束并正式發布后,即會安排新股發行。“6月5日之后就安排新股發行了,現在說的就是主板。”
這次發行體制改革的4條措施簡單、透明,不涉及修改現有法律和證監會主席令,而創業板推出還需要發布不少配套措施,從推出的難度上看,主板重啟IPO將早于創業板開閘。
發行節奏應考慮市場承受力
著名經濟學家、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認為,新股發行定價市場化后,發行節奏的改革方向也應是市場化,但需穩步推進。他表示,由于目前二級市場價格水平極具吸引力,有太多企業想上市融資,如果這次新股發行制度將發行節奏市場化,供給敞開,或許將對大盤造成上千點的壓力,這是市場所不能承受的。
中金公司融資委員會執行主席丁瑋建議先發大盤股。他說,小有小的好處,但小也有小的問題,容易炒高,而且中簽率低,很難申購到。不妨先發些大公司,大有大的好處,只有大盤股才能給大家更多中簽的機會,大了也不容易被操縱股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