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第一屆創業板發審委成立。按照目前預估的上市首日有十余只個股掛牌計算,假定9月初發審委正式開始審核,最早在11月份創業板即可正式掛牌交易。這意味著,創業板成立進入倒計時狀態。
在市場分析人士對創業板的作用和發展寄予厚望的時候,開戶人數不足這一問題正在逐步成為創業板最大的軟肋。如果接下來的兩個月,這一狀況沒有任何改善,那么創業板會否成為如三板市場一樣的雞肋,將成為頗有懸念的待解之謎。
根據相關報道,目前創業板開戶仍舊處于一個相對低迷的狀態,而市場此前可得的數據為7月26日開戶數18.8萬,即每交易日均為2萬~3萬的新開戶人數。以此數字計算,則11月初開戶總數只有200萬~300萬個。與之相比較,兩市主板的總賬戶已經突破1.3億個,活躍賬戶約為2300萬個,而三板市場累計開戶數也超過70萬。可以看出,創業板這樣的開戶數字對于一個立志成為多層次市場體系中重要一環的市場而言并不足夠。一旦上市首日掛牌家數眾多而參與者數量有限,那么不能排除創業板在短暫風光后如三板市場一樣重歸沉寂的可能。
造成創業板開戶人數不足的因素目前看來主要包括:首先,相關監管部門對風險揭示的要求嚴格。因此,創業板開戶手續相對復雜,不少券商此前均需要一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完成全部步驟,由于需要現場開戶,而不具備兩年交易經驗的新股民更需要額外抄錄“特別聲明”,多數投資者均不勝其煩,由此造成開戶人數稀少。
近期隨著部分券商改進流程,將風險測評部分放至網上進行后,整體手續有所簡化,但費時依舊較長,后期是否能夠對此進一步改進,縮短開戶所需要的時間成為創業板開戶數會否有大幅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其次,市場此前多強調創業板風險因素,投資者對于參與創業板能否盈利心中并無把握,加上近期主板市場連續回落,發行上市的新股除萬馬電纜[24.85 2.90%]外,已經全部跌破上市首日開盤價,而深交所對于上市首日參與新股交易的賬戶嚴格監管,造成炒作新股的風險激增,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市場合理定價,但對于冀圖從參與創業板交易而獲利的投資者而言卻是一記警鐘。因為創業板開市后全部都是新股,如果九成以上個股均高開低走,除了一級市場申購者外,二級市場的參與者幾乎全部無利可圖,對于投資者而言,這種市場自然初期還是觀望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