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互動傳媒(http://www.asiamedia.jp/)
案例特點:首家在日本上市的中國內地企業卻被勒令退市
創業者的教訓:海外上市公司的股民可沒有國內股民和VC那么好欺負
VC的教訓:既然IPO是最佳退出渠道,上市了就早點兒變現跑路
作為首家在日本東京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內地企業,亞洲互動傳媒有限公司在2008年9月20日的退市,比起1年前的上市,產生了更大影響力和知名度,構成了近年來中國公司在海外資本市場的最惡劣影響。這個事件的一個重量級的副產品是讓主導對其投資的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的聯合創始人——張帆的黯然離職,甚至遠離了VC行業。
2002年,崔建平創辦了北京寬視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寬視網絡”),開始從事TVPG業務。2004年7月,寬視網絡的海外控股公司——亞洲互動傳媒在英屬百慕大群島設立。亞洲互動傳媒自稱是“中國提供跨媒體平臺電視節目指南解決方案的領導者”,其銷售收入中,以電視廣告代理業務為主,TVPG(電視節目指南)和EPG(電子節目指南)為輔。
2005年月10月,公司獲得紅杉資本的投資。在紅杉資本之后,亞洲互動傳媒先后吸納了包括新加坡野村證券公司(持有公司已發行股份38.89%)、美林日本證券公司(11.88%)、日本最大的廣告公司電通(2.70%)、NTT移動通訊公司、日本最大的衛星通信公司JSAT、伊藤忠商事Itochu、等日本著名的金融、廣告公司。到上市前,紅杉資本占公司總股本的11.56%,張帆亦任亞洲互動傳媒的董事。事實上,亞洲傳媒是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之后在國內主導投資的第一個項目。
2007年4月,亞洲傳媒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按上市時價格計算,這筆投資給張帆帶來了近7倍的投資回報。
退市事件的導火索是由于亞洲互動傳媒的會計師事務所拒絕為其2007年年報出具審計意見,并暴露出了其CEO崔建平挪用公司資產的丑聞。崔在未得到公司董事會同意情況下,將寬視網絡在中國銀行[3.55 0.00%]的1.069億人民幣的定期存款為第三方企業北京海豚科技發展公司的債務做擔保,后者從銀行貸款1.03億元人民幣,并有1,800萬元已用于償還海豚科技部分貸款,而剩余資金或將無法收回。
亞洲互動傳媒的退市,讓11家財務投資人同時失手,失去了退出平臺。紅杉資本作為該公司的第二大股東,仍持有其9.19%的股份,僅在今年2008年5月賣出了1.34%的股份;而其他十家股東都沒有股權轉讓的歷史記錄。
亞洲傳媒的退市,暴露了VC投資中的三個問題:一是盡職調查,有的VC覺得自己很牛,曾經有過怎樣的成功,盡職調查很草率;二是投資以后,監管很重要。公司上市以后,錢竟然還可以隨便拿走,這是不可想象的。CEO動用大量資本,是要公司董事會來做出決定的,投資人的不作為,這是不能原諒的錯誤;第三是中國目前的法律和制度沒有給這些敢于挑戰法律底線的人以足夠的威懾和懲罰,不能給投資人以足夠的保護,VC在投資之前一定要明白,所有的法律文件只不過是“君子約定”而已,中國有很多法律真空地帶,市場又高度信息不對稱,人的本質調查尤為重要,而這又是最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