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的天使
作為投資人,天使投資是比較灑脫的,投資的常常就是一張紙上的構想。他們尋找的主要是“對的人”。那些能夠打動他們,引發他們熱情的創業者。
這也是一個雙向選擇,“天使”同樣也要經過篩選,溫躍宇說,可能對于互聯網創業者來說,山西煤老板的錢就不是最好的選擇。創業者需要“聰明錢”,那些能給他們帶來資源和經驗的資本。
陳歐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他是聚美優品網創始人,在創業之前曾經見過不少“天使”。他對《中國周刊》記者說,美國硅谷流行中國概念熱。用美國的模式加上中國的市場,能吸引到不少資金。但是他最終回國來融資,因為他需要能在中國市場上給他“背書”的,有用的錢。“說這是徐小平老師投資的公司,員工都會比較好招,比較有認同感。”
但并不是每個創業者都像陳歐這樣幸運,有挑選的余地。大多數人,在苦苦尋找一個“天使”讓自己的構想得以實現。
讓業內專家擔憂的是,盡管熱錢涌動,但全球的趨勢是,它們更愿意流向項目中后期。劉曼紅這樣回憶,2007年秋天,歐盟的“創新融資論壇”在里斯本召開,她參與其中。那個會議本來一天就結束了。但是第二天代表們都留下來繼續開會。因為前一天的會上,人們普遍注意到風險投資向中晚期投資的趨向,并提出了企業早期融資空白的課題。
為了推動全球的天使投資活動,大約30多個國家的代表開了座談會,并聯合倡議創建“世界天使投資協會”。澳大利亞、葡萄牙等國家就是那次會議后成立了天使投資協會。
中國也面臨著相同情況的困擾,有業內人士不得不感嘆,“自進入投資行業以來,每天都要收到成百上千的創業計劃書,其中初創期與種子期的案子占大多數;卻都因為缺少天使投資人的介入,致使創業難!融資難!成功難上加難!”他指出,“VC已然PE(私募股權基金)化,天使即將VC化”,天使投資已成為資本缺口與產業之急”。
身為天使投資人,徐小平也感到了自己的稀缺性。有次他見到沈南鵬時,沈對他說,中國像你這樣的天使投資人不多。
“我就很奇怪,為什么不多呢。后來發現一個秘密。風險投資、基金希望越晚期進入越好,上市后很快拿到收益,這樣效率最高。往往等VC進來時,這個項目變成公司,已經掙扎了二三年,都快要上市了。”他說。
面對天使投資VC化的趨勢,徐小平坦言,誘惑很大!拔磥砦也恢罆粫䥇⑴cVC,但肯定我的真格基金是天使投資基金!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