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每個基金都有8-10年的存續期,有限合伙人把錢交給投資團隊后的后續8-10年間,該團隊投資的企業退出時都要按照出資比例給有限合伙人分紅,該投資團隊負責保證有限合伙人投出資金的安全性。
鼎暉創投基金中的兩只美元基金分別是2006年募集的一期2.1億美元和2008年募集的二期5.05億美元。“兩只基金80%都投完了,后續只需要保證資金能夠正常運轉,企業能夠盡快上市。這個階段來看,王功權的作用確實不大了。”李瑋棟說。
離開與行業環境有關?
業內人士猜測,盡管王功權選擇了以一個“浪漫”的方式退出投資界,但離開的真正原因卻未必如此“浪漫”,而可能與風投行業暴利時代的終結有關。
在投資領域,流傳著“二八原則”,即投資機構所投的企業中,大約有20%的企業成功上市,另外80%的企業就死掉了。“在中國可能上市的比例更高些,但真正能帶來較高回報率的也僅有20%-30%,再好的基金管理團隊也肯定會有失敗。”李瑋棟說,“對于投資機構來說,通過上市退出獲得的回報率是最高的。如果幾年后公司上不了市,有的可能會按照一定的價格回購投資機構的股權,這樣也能保證投資收益率。”
有人調侃說,“在中國風投泡沫崩潰前夜私奔去戀愛,王功權太英明”。
2006年,王功權曾對媒體表示:“我們就像站臺上的乘客,怕趕不上車,又怕搭錯車,一旦上了一輛車就不能回頭。如果一個成功案子溜走,你會特別遺憾;你對一個項目猶豫不決,同行迅速出手,你喘不過氣來;當你做了別人沒有做的,你又會懷疑自己對不對。這個行業特別拼個人眼光、信譽、能力、業績,也包括團隊。”
這種壓力如今更是被數倍放大。一位業內人士透露,一位投資經理通常一個月要跑出去看幾十個項目,但往往能看中的就一兩家,而且通常都是好幾個投資經理在搶。該人士表示,隨著新公司發行市盈率從過去的80倍、40倍到了甚至破發的水平,如今風投行業已經進入了熱錢多項目少的價值回歸時代。
李瑋棟也表示,“現在有不少投資機構追著企業,說一給資金,二給資源。相比較而言,早期的投資模式更單純些,就是給資金。”據李瑋棟介紹,每個基金都有投資團隊,從上到下依次為合伙人、投資經理、分析師。基本流程為:分析師和投資經理出去找項目,并對找到的項目進行篩選評出有必要繼續跟進的項目,最后項目的投資定價、具體協議內容由基金決策委員會進行集體表決,決策委員會為最高層,一般3-5人。
回報率逐年下降
高利潤誘惑下,風投大軍越來越壯觀,參與的資金總量也在持續增長,創投的回報率開始逐年下降。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2009年創業板的推出,企業持續獲得較高估值,參與風投的資金總量也在持續增長,因此,風投市場泡沫越來越嚴重,回報率也開始下降。“一家貝因美公司背后有十幾家風投在里面,境外最多也就五六家,這么多股東在一家公司影響決策,價格一輪一輪的爆炒,這就很說明問題了。”李瑋棟說。
清科數據顯示,近年創業板風投平均賬面回報率逐年下降。2009年創業板風投平均賬面回報率為17.22倍,2010年為12.13倍,2011年這一數字為8.02倍。
北大中國產權及PE研究中心負責人曹和平認為,從國民經濟成長的角度看,股權投資機構使一些本來不能在資本市場交易的公司進入市場交易,擴大了金融市場的范圍,但股權投資機構作為新鮮事物依然存在各種問題,與中國內生資本市場的不匹配是行業面臨的重要問題。
諾亞財富管理中心CEO汪靜波表示,目前很多企業家都有變成投資家的趨勢,他們正計劃賣掉自己的企業轉而去做風投。
曹和平則表示,在高額利潤下,很多地方政府和民間機構紛紛加入風投的大軍,“這些都是本土發展起來的投資機構,監管部門和資產管理部門的雙重背景下,二元結構很容易滋生腐敗。”
■ 投資案例
押寶蒙牛3年 鼎暉賺3699萬美元
14年間投資近百家企業;已退出27家企業,賬面回報近22億美元
如果不是王功權的私奔引發大規模關注和討論,鼎暉還依然保持著低調的作風,在投資界延續著自己的光環,而對外界保持著神秘的色彩。王功權將鼎暉推到了公眾視野,人們開始好奇鼎暉和這個行業。
投資多家知名企業
據投中集團不完全統計,鼎暉的團隊從1997年到2011年投資了近百家企業。其中包括蒙牛乳業、李寧體育、皇明太陽能、雙匯、漢庭、奇虎360等多家知名企業,鼎暉從中獲得了不菲的回報。從退出的27家企業來看,鼎暉的賬面回報近22億美元,在多家企業中的賬面回報率超過10倍。
從2002年到2005年,鼎暉投資投了蒙牛乳業、李寧體育、分眾傳媒、雨潤食品和永樂家電等,這幾家公司后分別在香港和納斯達克上市。在這5家企業中,鼎暉董事總經理焦樹閣負責了3個項目,其中投資蒙牛被奉為早期私募股權投資的經典案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