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晚上,我通過網絡平臺Skillshare開了一堂如何募集種子資本的課程。在漫長的一天后,我對這堂課并沒有特別的期待,但課堂反響很好,課程結束時間也超出原計劃不少。我想這堂課大獲成功是因為受眾都是真正的創業者,在課前都做了充分的準備 (他們都是科技博客的熱心讀者,而且看來已經做了大量研究)。
下面我簡要地列出這堂課的一些筆記。關于風投融資我已寫過太多,本不打算再次贅述。但既然我已記下這些筆記,這里不妨與大家分享:
1. 最好是不需要融資或是先有了產品、用戶或客戶,然后再進行融資。有過成功的創業經歷或曾經進入過成功企業的高層對融資將大有裨益。
2. 如果情況不是這樣,融資就會非常困難,盡管人們(比如媒體)都說現在融資很容易,“每個人都能獲得融資!
3. 融資是一個錦上添花的過程。最困難的部分是爭取到“基礎”投資者。此類投資者或投資機構往往承諾提供相當的資本(>10萬美元) ,并在科技界或你的目標行業內享有盛譽 (例如,成功的時尚人士投資一家與時尚界相關的初創企業)。
4. 雖然你很著急,但投資者們卻喜歡觀望(等待“再翻一張牌看看”)。很多投資者都會等到他們推崇的投資者承諾出資之后,自己才會出手。對創業者來說,這有點左右為難。正如保羅 格拉漢姆所述:
迄今為止,影響一個投資者對一家初創公司的最大因素是其他投資者的看法。自主做出投資決定的投資者少之又少。任何初創企業的創始人都會告訴你,投資人最常問的問題不是關于創始人或產品,而是“還有誰打算投資?”
5. 編織網絡:
確保你在谷歌(Google)上有良好的搜索結果(這是你在科技方面給人的第一印象)。(博客、LinkedIn和About.me等網絡空間上)出色的自我介紹網頁和博客/Tweet都能為你的谷歌搜索加分。
積極融入本地科技界。參加聚會。參與組織本地的活動。爭取成為本地科技社交網絡中的核心人物。
盡可能多地結識企業家和投資者。企業家往往比較容易接觸,更能感同身受創業的甘苦,有時還會熱情地引薦投資者。
避開那些要求有償引薦的人(即便是間接的,比如以聘請某家律師事務所作為引薦的條件)。
不要害怕被人視作不自量力,但要保持禮貌;也不要害怕被人拒絕。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