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成都市科技局會同成都市發改委,正式印發《2010成都創業風險投資發展報告》。報告顯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0年底,在成都從事創業風險投資的機構已達30多家,累計投資項目139項,累計投資金額14.4億元。報告認為:“這表明成都的創業投資環境日益改善,風險投資的地區集聚效應進一步凸顯! 從某種角度來說,創投企業的生存發展恰似地方中小企業發展狀況的晴雨表,記者探訪三家創投企業,試圖還原數字背后成都創投企業的生存狀況。 A “我們用市場化的手段,去實現政府發展的意圖! ——成都銀科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吳忠 在外界看來,15億元的資本金,股東的強大資源優勢,以及其成都唯一一家政府設立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企業背景,是成都銀科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強大的原因。銀科成立兩年多來,已成立了11家子基金公司,合作基金總規模超過40億元。 “我們的優勢在于資金和渠道!眳侵艺f,由于與成都高新區、成都市發改委、金融辦、科技局等相關部門溝通渠道暢通,他們能幫助子基金取得更多的項目信息,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子基金的發展壯大。 體現政府意圖的同時,銀科的盈利如何實現?“一是行業全覆蓋,各子基金投資方向不同,二是階段全覆蓋,關注企業初創期到成熟期再到IPO上市,三是海內外兩個市場覆蓋!眳侵冶硎荆纬商菪瓮顿Y鏈后,能夠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公司自身的再發展。 吳忠透露,銀科下屬基金在投資企業后,會用經濟手段整合所投其他相關企業和管理團隊的資源,為其提供管理、技術、人才等增值服務,甚至可以直接幫其打開某些特定市場,從而推動市域內企業的整體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銀科子基金的身份已遠超投資者本身。 【記者觀察】 與一般創投企業不同,政府引導基金的主要任務不是投資管理項目,而是吸引外部資金聯合設立各類子基金,以實現資金的有效放大,其逐利性退居二線。我們看到,在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下,越來越多的社會資金被引入,參與到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破解中。今年初,成都市印發《關于促進我市股權投資基金業發展的意見》,在企業辦公用房租買補貼、稅收補貼、高管人員薪金補貼等方面提出具體意見,意在用市場的手段為市域內的中小企業長大補充燃油。 B “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原則,與創業投資高風險、高回報的原則發生碰撞,未來的改革是必然選擇! ——成都蓉興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申可一 作為成都蓉興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申可一常常為蓉興的“國資”身份糾結。 去年至今,蓉興已完成兩個項目投資,投資總額約600萬元。在創投行業,談10家未必成1家,這個速度已算快。 “選擇面寬不代表項目都能做,即使做了,也不代表就有高利潤!泵鎸τ浾摺笆欠耜P注高新技術產業”的詢問,申可一說:“想卻不易。”由于其國資身份,蓉興的投資對象必須經國資委進行資產評估審查。這似乎是一個怪結:創投企業最青睞的是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好的高新技術產業,而這些行業恰是典型的“輕資產”行業,在接受國資委審查時難以通過。 一些企業也對與國資創投企業打交道有看法——決策過程漫長,手續繁瑣,如果上市涉及到國有股份也會相對麻煩。 在 《2010成都創業風險投資發展報告》中,“創業投資人員的素質低”被認為是影響創業風險投資經營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申可一對此表示認同:“我們的工資總額需相關部門核定,目前來說,管理人員待遇遠低于市場價,對團隊建設無益! 國資創投企業的明天在哪里?在申可一看來,市場化改革將是必然選擇。他建議,成都市目前的激勵機制還有可優化的空間,比如將稅收優惠重點往后三年偏移,以適應創投企業一般在投資后幾年才有利潤的特點。 【記者觀察】 可以優先獲得項目資源信息、可以利用成都市政府的金融平臺做債權投資……本土國資創投企業占據先天優勢。但“看上去很美”的背后,國資保值增值的原則正與創投行業高風險高回報的特性正面交鋒。從目前的國內環境來看,此類創投企業面臨不少尷尬,我們期待成都的國資創投企業能找到適合市情的發展道路,實現自我壯大;也期望成都市能出臺更具吸引力的激勵機制,幫助創投企業做大做強。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