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產業和風險投資的臀部已經連在一起了。有人想出下一個新事物,就有人來投資,讓這新事物成為現實。但市場中一些重大的改變正在到來,傳統關系將被分為兩部分。在談到創投資本家的時候,可能得到公開募股(IPO)的企業家將坐在駕駛席上。那些創投資本家不太可能還會用老辦法賺錢:賺錢,而不是根據業績出錢。
人們將在別處投資
就像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所指出的,幾種力量將形成合力,"減少上市股票的作用"。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財富向新興市場快速轉移。新興市場的私人投資者一般只會把少量資產(少于15%)投入股市(而許多成熟經濟體中這個比例為30-40%)。與此同時,發達國家對上市股票的需求將會下降,因為人口老齡化、正在改變的養老金制度,另類投資增長和新的財政規則。
養老金問題非常重要,因為他們管理的巨額資金一直是股權投資中的重要力量。人口統計學表明,隨著員工平均年齡變得更老,從而更需要利用養老金,基金很可能會變得更加保守,從而從股票轉向債券。
與此同時,市場上有許多想要提升股票基金的公司,更顯著的是,銀行將必須遵循資本化的新巴塞爾協議。銀行手中將掌握更多現金,這意味著將減少借貸。
私募股本的增長
對于高科技企業來說,這正變得特別有趣。越來越多的公司發現,他們可以更多依靠私募股本市場,而不是公開上市。先來看看團購公司 Groupon(GRPN)和"社會生活"公司,你會看到這一變遷的集中體現:前者高調轉向IPO,后者盡可能保持私營(實際上那并不新潮:根據國家風險投資協會今年(2011)早些時候告訴我的那樣,現在的公司從創建到公開上市,都要經過更長時間--平均十年)。
投資者將更少,所以更少公司能在股市取得成功。但這有一個諷刺的扭曲。創投資本家在想要插手少數巨額交易時,已經感受到排擠了。這一趨勢可能會加劇。企業家們開始掌握控制權,因為創投資本家們無法承受在機會面前被排擠出局的危險。
供需關系反咬創投資本家
要看證據的話,看看Zynga公司吧。據路透社報道,它將構建的公開募股計劃中,將空前集中的投票權授予首席執行官Mark Pincus。
Pincus的一位球友說,他想要更多控制權的原因直接來自他在在線技術服務供應商Support.com公司工作的經驗,這是他與他人合伙創建的第一家公司,2000年公開上市。
Pincus曾說起,他是在與風險資本股東爭吵后被趕出公司。Support.com公司現在改名為SupportSoft股份有限公司,
"Mark想要更加無情,這是必需的,"Pincus不愿透露姓名的球友說,"他學會了這一點,因為他曾成為創投資本家和投資者們焚燒的祭品。"
重要的不是Pincus成了犧牲品,這只是你從許多企業家那里都能聽到的、創投資本家古老的戰爭故事中的另一個例子。真正應該注意的是,Pincus是從創投資本家那里學到這一點的。
隨著越來越多的創投資本家想要在這個日益缺少因而更加豐厚的肉湯中分一杯羹,長期建立的權力平衡將會反轉。一些科技企業家將坐在駕駛員的座位上,因為還有大量風險資本在爭奪有限的投資機會。
至于那些看起來不是最熱的技術公司,也將變得強硬。公開募股的機會更少,再加上銀行貸款資本總量的減少(你覺得銀行家不可能變得更加吝嗇),這將意味著,不得不尋找一種方法使公司從一開始就能賺錢。此外,公司將需要長期的策略,因為即使是像谷歌(GOOG) ,微軟(MSFT)和蘋果(APPL)這些科技產業的巨人,也只能得到那么多的生意。供需平衡將被逆轉,有大量企業家現在為更少的位置而競爭。退出戰略也許變得極其艱難,以至于很難找到。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