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機構認為,特色農業項目是資本青睞的投資項目之一
對于許昌縣蘇橋鎮的農民馮桂菊來講,2011年就像做了一場夢。一直致富無門的馮桂菊在別人的勸說下,從2011年開始,在當地的龍頭企業河南世紀香食用菌公司承包了3個種植大棚。“效益相當好,當年就收益9萬多元,技術上也不用擔心,人家技術員隔兩天就過來轉轉”。據悉,這家公司也是一個外來資本進入的企業,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原地區最大的珍稀食用菌生產基地。
這不是個例。如今,河南農業一改“缺血”、弱勢的舊面目,儼然成為被各路資本垂涎的“肥肉”。在這些外來資本眼里,河南農業是什么樣的狀況?河南傳統農業與新農業之間的距離在哪里?河南農業企業又該如何抓住當前的投資機遇,做足功課,實現產業升級?
河南新農業如何以“新”取勝
富士康、聯想、茅臺(在延津種植專供茅臺的小麥)等外來資本大佬為何相中河南以及河南的新農業?什么是新農業?新在哪里?
“未來的農業發展,一定是圍繞‘高新’和‘創新’這兩個概念發展的。”省社科院副院長谷建全表示,在政策、市場、資本等多方推動下,農業的產業化格局近年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隨著中原經濟區各項政策的逐步實施,很多困擾河南農業發展的問題,有了先行先試的解決機會,在此情況下,要想發展新農業,只有到河南來,“以高效、規模和品牌為三大標志的河南新農業領域正成為投資的熱土”。
“新農業相對傳統農業而言,是新興的特色農業、高效農業,其生產過程工業化,管理模式組織化”,谷建全解釋說,傳統農產品(12.11,0.23,1.94%)的平均銷售利潤率在2%~8%之間,新農業期望的利潤率要遠高于此。同時,新農業還有一些特征,如有成規模的種植和養殖基地,工業化的標準控制和生產流程,新農業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利潤增速很快,而且在中遠期能夠獲得較大的市場份額。
“從整體看,河南的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勢頭迅猛,龍頭企業的規模進一步壯大,對全省工業經濟發展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據省農業廳總經濟師魏仲生介紹,截至2011年底,河南省農產品加工企業有3.2萬家,從業人員180萬人;各類龍頭企業6300多家,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60家,省級562家。
正是因為河南已經有了一批新農業企業,才吸引了眾多資本加入和角逐。“投資熱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農業行業的拐點已到。”省農業廳對外經濟合作處處長凌中南博士也說,近年來,農林牧副漁的增加值增速超過GDP增速,這標志著農業正在進入快速發展的時期,其多元體多功能也逐步放大,大企業誰都不想錯過這樣的機會。
最缺的不是資金 而是理念和技術
不可否認,河南要想發展新農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產業鏈條不長,是制約新農業發展的瓶頸。厚樸基金董事長方鳳雷講了這樣一個案例:河南有一家專做種雞的企業,在這個細分行業絕對是前三名,無論是養殖技術還是供應量,都很優秀。他考察過這家企業不下四次,但最終還是決定放棄投資。
“原因很簡單,它除了做種雞,幾乎沒有產業鏈,有點單腳走路。”方鳳雷說,一旦遇到諸如疾病或市場需求降低,企業沒有任何其他環節來支撐,風險太大。
“產業鏈條盡量拉長,最好能有覆蓋自己領域的完備鏈條。”長期關注農業投資、最近到洛陽進行考察的云峰基金董事、總經理朱藝愷舉例說,比如搞家禽養殖的,從飼料、種苗、禽蛋、商品雞到屠宰、深加工、渠道布控,能有一條覆蓋源頭和終端的產業鏈是最好的。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