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硅谷天堂資產管理集團高級合伙人、華南大區總裁 韓惠源
企業并購是手段,其目的在于整合。通過兼并收購有利于資源的再合理配置,這才是最根本的因素。不可否認資本對它的推動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通過資本的力量重新發現價值、評估價值、配置資源。我們的并購市場一定會往越來越成熟的方向發展。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們的市場經濟也就剛剛實踐三十年,已經成功的一代企業家還未完全成熟,還不能完全適應市場行為,二代與一代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完全是市場造就。企業家會認為自己比市場中的其他人更了解企業。市場環境與企業家的認識都在制約并購的發展。但中國人又有著超強的學習能力,相信并購市場的成熟要比我們想象的要快很多。
價值中國:韓老師,先請介紹一下您現在硅谷天堂的工作。
韓惠源:硅谷天堂是國內最早一批創業投資公司之一。如同現在很多創業投資公司一樣,在2005年以前,我們是以直投業務為主的投資公司。從2010年開始,我們從單純的創業投資公司逐步轉型為資產管理公司。傳統的創投業務主要是權益類投資,投資手段和投資工具單一,退出渠道也單一并充滿不確定性,這類業務有明顯的天花板,受市場環境、經濟環境、產業環境、投資人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且數量有限。在金融危機之后,我們就開始做轉型的準備,到今天我們不僅基本完成了布局,而且已經實際操作成功了很多案例。我們現在做的事情是在過去長期思考及布局的基礎之上展開的,有一條清晰的發展軌跡。
硅谷天堂在中國有6個分公司,3個子公司。投資是一份專業性非常強的工作,是個極小眾市場,此前規模化、大躍進式的擴展必然往專而精的方向走,最終誰能跑的快走得遠要以專業尺度來衡量。我們的分、子平臺也在謀求這樣的轉型,同時沿著公司整體的發展路徑,由創業投資轉型到資產管理。依據公司的業務調整,我現在負責華南大區的工作,現在更多思考的是在傳統業務做專做精的基礎上,結合地緣和政策優勢,全面推動集團業務在人民幣雙向流動和全球性資產配置上取得突破。
價值中國:從實踐來看,硅谷天堂由創業投資轉向資產管理的內在邏輯或者說行業背景是什么?
韓惠源:中國大陸的創業投資行業與美國、香港等其它地區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過去兩年,創投行業的大規模投資方式很有中國特色,針對這種投資方式人們褒貶不一,而我個人認為還是利大于弊的。做投資節奏和時點的把握很關鍵。很多激進擴張式的公司如果能有效地對融投管退的節奏進行有效控制,風險和收益可以很好的平衡。
對我們公司而言,我們走的是與國際或國內同行完全不同的模式,這與我們公司的成長歷史與公司治理架構有很大關系。我們有很多特點,其中最突出的一個就是我們公司的合伙人大部分來自實業,有非常深厚的人生閱歷和行業產業經驗。包括我本人也是從實業企業出來的,經歷過從創業到跨國公司的管理、從金融理論到具體業務實踐的全面體驗。
我們有兩個認識,可能是公司轉型的內在邏輯。第一,以IPO退出為主渠道的的股權投資一定是有瓶頸的。過去幾年私募投資公司靠著二級市場高市盈率賺取IPO后的高回報,得到的是一種類似于堰塞湖效應的高收益。而私募股權基金投資嚴格來講一定是小眾市場,不適合做規模。看了很多股權投資基金,大躍進式的投資,很難看出這是福是禍。也許短期內損益表很好看,但如果把時間窗口拉長,資產負債表估計不樂觀。從現在的統計數據來看,有效成功退出的比例也就不到10%,可以說以IPO為退出主渠道的股權投資是不適合做規模的。但創業投資一定是個長期市場,不會因為洗牌、經濟周期變動而消退。有很多公司被洗牌退出或將要退出了,我不認為這代表了這個行業的衰落,資本市場本身存在著周期性漲落。有兩件事情大概是被媒體給夸大了,一個是全民PE,一個是PE行業洗牌。只要你還坐在牌桌上,就要不停洗牌。
第二,中國經過改革開放后30多年的高速發展,已經進入到一個實體經濟需要對資源和要素更高配置要求的階段,過去的企業主要靠速度和數量取勝的階段進入到企業更需靠效率和質量取勝的階段。縱觀發達國家的發展路徑和歷程,每個行業都由眾多企業無序的競爭發展到今天的寡頭壟斷的競爭,中國蓋莫如此。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更廣闊和更有作為的發展空間。
價值中國:就我們的觀察,鑒于目前宏觀經濟步入滯漲及資本市場多數企業價值被低估,在PE行業洗牌的同時,并購的優勢亦十分明顯。基于您的經驗判斷,推動企業并購的因素除資本市場處于低谷時期之外,還有哪些因素?
韓惠源:這就要追溯并購的本源,即企業之間為什么要并購。這是經濟規律在起作用。企業并購是手段,其目的在于整合。通過兼并收購有利于資源的再合理配置,這才是最根本的因素。不可否認資本對它的推動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通過資本的力量重新發現價值、評估價值、配置資源。我們的并購市場一定會往越來越成熟的方向發展。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們的市場經濟也就剛剛實踐三十年,已經成功的一代企業家還未完全成熟,還不能完全適應市場行為,二代與一代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完全是市場造就。企業家會認為自己比市場中的其他人更了解企業。市場環境與企業家的認識都在制約并購的發展。但中國人又有著超強的學習能力,相信并購市場的成熟要比我們想象的要快很多。
我們已經從三個方面開展了兼并收購。第一,我們依托上市公司做企業的并購。比如我們與大康牧業合作發起的并購基金;第二,我們已經走出了很重要的一步--中國資產全球配置,全球資源中國成長。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最重要的一極,這將給我們提供很大的并購機遇與市場空間。第三就是我們現在做的,我暫且稱為股權投資的二級市場。創業投資是相當于在小孩子中間選拔運動員,很明顯我們現在需要是到體校里選拔尖子。體校在哪里,就是那私募股權基金投資過的幾千家企業。此前大躍進式的投資和后續粗放的增值管理,一定會形成另外一個很大的市場。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