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二代不愿或無力接班,而職業經理人正嶄露頭角,這可能是國內家族企業在傳承問題上的最新寫照。
調查顯示,中國當今成功的家族企業主,平均年齡為52歲,未來十年這批企業都將進入交接班時代。如何選擇接班人,正在成為中國民營企業家所面臨的一個越來越緊迫的問題,因為這不僅事關到父母心,更是一種社會責任。
美的集團職業經理人上位
8月25日,美的集團的一則公告令外界矚目。在70歲生日前,集團創始人何享健做出最終決定,將千億家電企業美的托付給并無血緣關系的職業經理人方洪波。后者將接替何享健出任集團董事長,并擔任上市公司美的電器董事長和總裁。
方洪波現年45歲,進入美的20年來,他從內刊編輯做到如今的第一接班人,是何享健一手培養、提拔和長期考驗的結果。而在方洪波背后,新一屆美的集團董事會成員還包括曾與方洪波有過直接競爭的黃健以及其他職業經理人,而何享健的獨子何劍鋒僅以董事身份出現。
美的式傳位以“去家族化”開啟了中國職業經理人的新時代。一些民營企業家公開表示對此舉表示贊賞和有效仿的意圖。在此之前,職業經理人掌權在國內家族企業中極為鮮見。
北京工商大學MBA中心執行主任張繼德表示,中國的家族企業和國外有本質的區別。國內家族企業對權力看得非常重,不希望大權旁落,惟有家族的核心成員才放心。此外,目前國內職業經理人制度和相關法律尚不健全也是經理人不受重用的客觀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讓自己的子女接班,似乎風險更小。不過,由于接班出現問題導致公司經營震蕩也時有發生。有數據顯示,家族企業平均存活時間為24年,70%的家族企業在創業者去世或退休之后被賣掉或者被清算。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登記注冊的民營企業已達近900萬家,占中國企業總數的74%,對GDP的貢獻率超過60%,提供了76%的政府稅收和出口商品的60%,同時還解決了80%的就業崗位,提供了90%的新增崗位。如果接班問題使得民營企業的發展受到不良影響,將對中國整個經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更多民企二代接班進行時
子承父業,這是中國人千年以來的傳統。目前,一部分“富二代”已經成功地完成了接班,還有一些正在逐步接手家族事業。
茅理翔是家族式傳承的堅決擁護者,他所創建的方太集團早在十年前就完成了第一次傳遞,如今由兒子茅忠群領導;1984年出生的梁在中現任三一集團副總裁兼財務總監,接過父親梁穩根的重擔指日可待;31歲的楊國強之女楊惠妍被委任為碧桂園副主席;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的一雙兒女許世壇和許薇薇則分別擔任集團要職,為接班做準備;合生創展董事局主席朱孟依則打算讓23歲的女兒朱桔榕接手在港上市公司合生創展。
為了讓子女順利接班,企業家們煞費苦心,有的長達數年精心培養、扶持,有的甚至為了讓大權不至于旁落,不惜清理可能功高震主的元老,引起高層震蕩,使企業元氣大傷。而在傳承過程中,家族內部沖突經常時有發生,極端的甚至會將家族企業引向危機。
新鴻基地產郭氏家族的豪門內斗就是如此,三兄弟不斷上演一場場同室操戈的鬧劇;而在力帆集團,暗自較量的兩方則是董事長尹明善的長子與第二任妻子。
而亞洲首富李嘉誠在分家產中,長子李澤鉅得到了長江系、和黃系等主要業務的股權,次子李澤楷則獲現金去投資自己喜歡的產業。有評論認為,李嘉誠此做法堪稱經典,既最大地保全了李氏商業王國的實力,又做到一碗水端平,將日后爭產的可能減到最低。
八成二代企業家不愿接位
然而,在一些家族企業出現權力爭斗的同時,更多企業卻出現了權力空心。事業與個人興趣常常難以兩全,尤其是家族事業,如果單單是來自父輩的意志,很難促使這些根本不想接手企業的“富二代”就范。
《福布斯》中文版近日發布的“中國現代家族企業調查報告”顯示,A股上市的民營企業中,家族企業的占比接近一半,其中已完成二代接班的僅占7%。而另一份研究報告則顯示,在作為樣本的182個中國最好的民營企業家中,有高達82%的第二代企業家屬于不愿意接班或非主動接班。
中華民營企業聯合會會長保育鈞對民營企業有長期的接觸與關注。在他看來,企業家不是人人都能做的,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一種“稀缺資源”。與先輩相比,這一代人出生在比較富裕的環境中,他們的短板很明顯,理論多而經驗少,普遍缺少吃苦精神,闖勁不足,這使得他們無力接班。而同時,家族企業的經營環境已經出現了很大變化,在外資進駐、競爭加劇的情況下,業務更加復雜,公司內部又有老臣們等叔輩不同的想法,當老板實在“太辛苦了”。
其實,美的傳位背后,就有一部分原因來自于何享健的獨子何劍鋒的不愿接班。據了解,何劍鋒早年即自立門戶創業,成立了順德市現代實業公司,為美的貼牌生產電器。之后,企業發展越來越大,于2002年注冊成立廣東盈峰集團有限公司,開始進入集團化運作時代,產品幾乎涵蓋了小家電全線。
有美的內部消息稱,何劍鋒一直不愿進入美的集團,一方面是父親的權威難以超越,另一方面美的已經有一班資深的職業經理人,自己的經歷可能無法服眾。同時,何劍鋒更偏愛金融和投資,并不想重復父輩的路。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