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收入比高到大家都以為房價有泡沫,所以傻乎乎的一年又一年等下去,等待泡沫破滅。但是所謂的“泡沫”不但沒破,反而越來越大,這是為什么呢?一位資深人士八年觀察房價后的經驗,對高房價的分析和判斷精煉獨到,高手果然在民間啊
1、高房價的根本原因是貨幣發行過快,表現形式是社會財富分配不公。
貨幣發行過多過快,我相信很容易理解,錢太多了,錢也就越來越不值錢了。而社會財富不公,怎么說呢,舉個例子吧:一個村子有100人,過去大家都是窮人,大家都要吃肉,但是只有10塊兒肉,每斤10元,這時候由于每個人的購買力都是一樣的,那么只能隨機10個人吃上肉,剩下90個人干瞪眼。。而現在村子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有10個人發了財,其它90個還是窮人,肉肯定就不是每斤10元了,因為這10個富人肯定會出最高的價把肉占為己有,甚至這10個富人之間還會較勁,越少的人希望得到越多的肉。誰出的價越高,誰得到的越多。這時候,肉的價格就和那剩下90個窮人一毛錢的關系都沒有了。
這個例子活生生就在現實社會里上演了,從06年開始,為什么多數人一直高房價痛罵,但房價絲毫不受多數人的理會,屹立在那里高高在上,甚至越來越高。歸根到底,是因為兩個方面,第一是市場上新發的鈔票卻太多太多;另一方面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里,這些人買房都是揮金如土,所以兩級分化很嚴重。
2005年的時候,中國資產過1000萬的還寥寥無幾,總數不到2萬。但是到了2011年這個數字就高達80多萬人。。短短6年,富人的群體就增長了40多倍。。郎咸平曾經感嘆過,白領、金領都沒落了,真正崛起的是黑領,領的是灰色收入。
2、國際上的房價收入比在中國不適用,換一個角度思考,中國房價其實很低!
再看房價收入比,國際上是4-6倍合理,中國15倍了。首先原因我已經在第1點介紹過了,就是少數人口占據了大量財富,占據了大部分房源,以至于房價和占人口80%的大多數人沒關系。其次,發達國家的房價收入比低,是因為人家的ZF會建立公租房、廉租房、保障房,在這些國家ZF會長期租給你。所以人家覺得買不買房無所謂。而我們國家我就不用多說了,大家都知道是啥鳥情況,除了買商品房別無選擇,好不容易來個保障房長城家園,抽簽時電腦故障大家也心知肚明是什么情況。這是第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是發達國家的人口趨于穩定了,有些國家甚至還是負增長,這時候新增房源對他們來說肯定是多余的,而我們國家離這個階段還有相當遙遠的一段距離,消耗完80、90后讓他們都買上房還有相當長的時間,要不然我們也是發達國家了,這個階段至少還要等10年,甚至更長。第三個原因是城市化還在繼續,越來越多的農村人進城。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個現象沒?現在新生代的農民工,進城打工以后,就不想或者很難再回農村了,大多都選擇留在城里,他們可能確實對高房價無能為力,但即使是在城里漂著,至少也對緊張的租房造成了房租上漲的推動,一定程度上也支撐了房市。與此同時,大城市的人口還在繼續增長,舊的剛需沒有消化完,新的剛需又加入了。
所以這個現象就產生了,因為我國貧富差距大,大部分人的收入很低,所以導致房價收入比很高。房價收入比高到大家都以為房價有泡沫,所以傻乎乎的一年又一年等下去,等待泡沫破滅。但是所謂的“泡沫”不但沒破,反而越來越大,這是為什么呢?
前面說了,房價不是90%的屁民老百姓決定的。所以,如果你拿收入前10%的人(公務員、四大、國企私企外企高管、黑領、金領、個體生意暴發戶)再看房價收入比,你會發現一線城市的房價很低,低到開盤時還是有很多人搶房。因為它們的年收入(含灰色)普遍在50-100萬甚至更高,買一套200萬的房對他們來說只需要2-4年,比世界平均房價收入比4-6年甚至低一半!
3、房價相對于物價到底高不高?為什么房價漲速沒有大白菜漲得快?
先來回顧一下歷史。物價上漲和房價上漲的基礎是M2,很多人都并不陌生,它的增長從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物價和房價的上漲速度。1990年的時候,M2是1.5萬億。到了2011年,這個數據被刷新到73萬億。細心的人可以發現,房價每5-6年就會翻一倍,即使是2007年以前,一樣如此。1990年的時候,在我的老家城市,總價3-4萬就可以買一套80平米,而現在22年過去了,大約要30-40萬才能買一套,漲到了10倍。即使我們退回到2006年,也要15-20萬。大家不要誤以為房價泡沫一定很大。商品房作為房屋的一種屬性,和其它商品沒什么區別,這20年以來,漲了10倍的物價數不勝數。因為這和M2的增速是密不可分的,央行公布的去年M2的增長幅度是13.6%,這個增長速度正是6年翻一倍。只要中國還處于發展中國家,GDP還處于每年8%左右的增速,城市化進程還在繼續,這三個條件還在,那么這個5-6年翻倍的經驗還是一直適用下去。
但是,房價目前確實存在一定的泡沫。從2009年到2011年,短短的兩年就翻倍了。也就是說它已經透支了未來3年的漲幅?蓡栴}是,2009年受到4萬億的嚴重充血,流向房地產的熱錢很多,這個5年翻倍的經驗已經不是那么準確了。zy也希望房價軟著陸,一方面不允許地方做小動作,是不愿意看到房價繼續暴漲。另一方面降存降貸款折扣,鼓勵真正需要的人去買房,就是這個目的?梢哉f,zy現在是死死摁住要抬頭的房價,可房價上漲的潛在動能依然存在。
前幾天報道了一個新聞,說大白菜價格比去年漲了一倍。其實大家走進超市看看,現在的菜價和兩三年前相比,貴了太多。細心的人能發現,凡是生活必需品,價格都容易隨著通脹而暴漲,因為通俗的講,生活必需品這屬于有限資源。
綜上,為什么有人說中國房價泡沫有40-50%,而又有專家說根本沒有泡沫。所以說看你怎么理解了,我認為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分析,都是正確的。正如上面分析。
4、中國的房地產泡沫肯定是有的,但它是像眼下的印度,還是過去的日本?
有人老愛拿日本房價破滅說事,從2007年一直說到2012年。。誠然,80年代的日本炒房之風也是盛行,但是炒作也要分兩種,一種是量價炒作,一種是無量炒作,日本的炒作屬于無量炒作,因為日本根本不需要像中國那么大的城市化需要,所以資金面推動的力量小,而莊家的拉抬力量大,這就好比操盤手圈起一只股票封漲停時一步到位,然后吸引散客接盤。再一個,日本是個彈丸之地,和1997年的香港、2012年的鄂爾多斯(600295,股吧)一樣,沒有像中國這樣那么龐大的城市化進程,這就好比鄂爾多斯,這個城市來來回回就是這么點人,沒有龐大的需求基礎,沒有新鮮血液,你建房子炒房子最后賣給鬼呀?
再看中國的樓市,第一,城市化進程快到無法想像,北京你知道吧,幾年前預測2010年人口的時候才1000多萬,具體數字我忘了,但最后到了2010年時硬是比當初規劃時多出了200萬。以至于不得不行政控制人口,并且北京現在六環建好了還在往七環建。這說明啥,我想各位看官應該知道。。。第二,中國和日本的最大區別就是中國的房價屬于量價推高,其實2008年底本來市場的血液不足的時候,當時的房價已經相對見底,但溫sir大手一揮下放4萬億,還一邊說控制房價過快上漲,糊弄鬼呢?銀行也不甘示弱,紛紛房貸優惠。隨后2011年信貸控制得很嚴厲,但而到2012年的現在銀行又不缺錢了,還在房貸優惠。央行那邊呢還是在降存準。住建部前幾天也在發文研究如何刺激剛需入市,說到底就跟2009年一樣是在鼓勵你入市。
中國和日本第三個區別是,中國的戶籍政策太牛X,不買房就沒有戶口,就沒有學位,就沒有各種保障,說白了不買房就很難融入城市,而且租個房老是被趕來趕去不說,租金也高。要知道中國就沒有公租房廉租房(你要非說新聞聯播里有,我也沒辦法),這是和國外區別最大的地方。你非要坐在家里想當然的拿日本作為對比,能怪誰?事實上日本房價早在2007年就被拿來說事了,結果不管用。。我們當然要尊重經濟規律,但我們也要明白經濟規律是在什么外力作用下發生的。一味的套用規律只能被牛刀那樣的偽專家害死。。
印度同樣是發展中國家,也是人口密度高的國家,也是大國,和中國相似的地方更多。。為啥印度人的收入不高,印度“房價收入比”比中國更夸張,印度的泡沫那么明顯確為何遲遲不破同樣,這世上還有很多房價泡沫比中國高的地方。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國家或地區都是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的M2增速每年都在兩位數以上。。其實,大家留心一下,何止是房價,三年翻番的物價還少嗎?大白菜采用了1年的時間久翻倍了。說白了就是印鈔機瘋狂印鈔,稀釋了你口袋里的錢,稀釋了你的購買力。只不過印鈔的時候,沒有給你分錢,所以你的錢相對于房價、相對于大白菜越來越缺乏購買力了。這就是為啥有錢不要存著,要趕緊買成保值物品的原因。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