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排污費”——這一項尚未明確收取,也尚未出臺方案的新收費項目,最近又因為一位專家的提及被熱議。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汽車排污費”背后蓋不住的事實:機動車尾氣排放已成為大中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
輿論的反彈,主要來自對于排污費征收“撈金”意圖的揣測,以及對于其“治污”效果的懷疑。專家分析,尾氣污染不僅僅因為汽車數量的增長,還與城市規劃、公共交通、燃油質量甚至公眾駕駛習慣密切相關,由此進一步探究其中哪一項影響最大,哪一項沒有做好,才能抓住解決問題的關鍵。
日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透露,政府正在醞釀對汽車征收排污費,目前處于論證階段,預計在十八大后實施。征收汽車排污費政策很可能先以“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作為試點,逐步推廣到全國。
傳聞再起
消息透露者稱非本意
事實上,這不是第一次提出“汽車排污費”,它與三個月前北京市政協提出的《關于進一步提升首都空氣質量的建議案》不謀而合。議案提出,要繼續采取經濟鼓勵手段,包括征收機動車排污費,以控制用車的使用強度。
與“排污費”相似的,還有“環境稅”,早在2010年,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曾公開表示,國家已經開始著手研究機動車環境稅費改革的問題,機動車的污染排放將被列入環境稅征收范圍內。
但在個別地方政府明確提出了相關意向后,該項政策卻止步不前。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方力對媒體表示,征收排污費是否可行,還需要經過方方面面的論證,走相應程序,離實施尚遠。
即使是近期透露消息的李佐軍副所長,當記者致電其求證的時候,他也改了口:“網上的不是我的本意。”那么本意是什么,李佐軍不愿多說。
民眾反饋
對重度污染車影響有限
與征費政策“刮風不下雨”相應的是,招致網絡輿論“一邊倒”反對。
大部分車主反映,加收汽車排污費,直接增加養車負擔,“買得起,養不起”越來越普遍。私家車主李先生反映,買車之后,養車的大頭是油費和停車費兩項,這兩項一直保持著只漲不降的趨勢。而車船使用稅、保險加起來在1500元左右,還有日常維護保養的費用,更不用說意外開支。
工薪有車族認為,增加汽車排污費收費沖擊的主要是20萬以下價位車輛的車主人群。“再增加汽車排污費的話,就算費用不多,也可能是壓死車主的最后一根稻草。”李先生說,自己現在一個月花在養車上的錢起碼兩千,心態只能是能省則省。
他還提出,征收排污費,對于“公務車”、“富人車”和“重度污染車”的影響是有限的,因此對于控制車輛的數量的效果也難保證。而從網友反對的主要理由看,集中在“政策是否公平”和“政策是否真能有效治污”兩個方面。
在佛山電視臺小強熱線發起的一項名為“年內或按排量征收‘汽車排污費’ 你怎么看?”的網友調查中,76.7%的人認為“涉嫌重收費不合理”,10%的人認為“制定公平收費標準”,8.3%的網友持保留意見,最后的5%網友同意“有效降低尾氣污染”。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