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之爭
排污程度非排量大小決定
如果實行該項收費,市民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公平、有效,然而,截至目前,并無具體的收費標準和方案出爐。
此前,有業內人士透露,制定征收汽車排污費規定很有可能跟車船稅一樣,按排量征收:即排氣量為1.0以下、1.1~2.0等不同級別,按不同額度的稅費征收。
但是“按排量收費”的說法一出,就遭到“公平性”質疑,多數人認為這種收費標準表面公平,實際不合理,因車輛排污的程度并不完全由排量的大小決定。
對此,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多次強調:“汽車排污費按排量征收,存在較大爭議,車輛使用時間和路程都不同,所以對城市擁堵和大氣污染的影響也不同,按排量征收好比一刀切,相同排量的車主支付同樣費用,有失公允!
中國公眾環境中心研究主任馬軍認為,要讓汽車排污費達到其“治污”的初衷,應注意做好三方面的工作,才能讓民眾交錢交得“心服口服”。
第一,要有一個公平的收費標準;第二,確定收費額度,馬軍說:“如果收得多,對于大排量的機動車確實有所抑制,但如果較少,恐怕很難起作用,反而徒增負擔!钡谌M用收取應當有收取和支出的明細公開。
成效不明
提高油質更利于空氣質量
什么樣的收費標準更合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車用燃油和排放實驗室主任岳欣對記者表示,單從收費標準來講,相比“按排量收費”,更合理的是“按區域收費”,就是對于城市的中心地帶等特定區域內收取排污費,對于市郊等較空曠的地帶可少收費或不收費。
還有“按耗油量收費”,岳欣覺得將排污費納入燃油稅或者油費也是相對公平的辦法,根據多使用多繳費的原則,車輛開得越多,耗油越多,理應相應收取更多的費用。
岳欣認為,應該提高汽油和柴油的質量。他指出,汽車所使用燃油的質量一旦提高,就會降低其中的硫含量,不論對于新車舊車都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目前也是改善城市空氣質量最快速的辦法。
汽車能否“喝”上更健康的油,被認為是解決尾氣污染問題的源頭關鍵,但卻也恰恰是進展較為緩慢的部分。
破題前提
讓私家車成為選擇而非必需
馬軍表示,以收取停車費、擁堵費等經濟手段來控制尾氣污染甚至城市擁堵方面,在國際上都有成功的先例,包括紐約、倫敦、香港等。
在他看來,尾氣污染的程度由許多方面決定,“道路擁堵和尾氣污染也是有關的,停滯狀態的車輛尾氣排放量比正常行駛要高十倍。還有公眾的駕駛習慣,夏季長時間開著空調,長時間堵車不熄火,這些方面的改善都有利于治理!
但馬軍認為,解決問題的根本前提,還在于建立發達的公共交通系統,讓私家車應成為“一種選擇”,而非“一個必需”。這還有賴于良好的城市規劃,功能區應合理劃分。
至于積極鼓勵發展的新能源汽車,這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尾氣污染問題?今年7月,國務院發布新規劃稱,汽車產業發展將以純電動為新能源汽車發展和汽車工業轉型的主要戰略取向。
對此,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魏安力表示,在沒有解決蓄電池材料問題之前,電動汽車離我們還太遠。廢舊電池的回收處理也是發展電動汽車面臨的巨大挑戰。
馬軍指出,如果電池的問題沒有解決好,電動汽車依然會重蹈電動自行車覆轍,電池會造成鉛污染,這是以新技術造成新污染。所以,從目前來看,這也還不是那顆“定心丸”。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