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創投在很大程度上是搬運工,把紅蘋果拉到超市、五星級賓館賣了5倍、10倍的價錢。最近一段時間則是漁民,看到某個地方有很多魚,就開著船撒一個網,誰知IPO通道一堵,大家出海到半途進也不是,退也不是。所以,回歸本源,創投還是要做農民,不管是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還是并購,最終還是要找一個好的苗子,根據環境精耕細作、澆水施肥。”中科招商董事總經理謝勇如是說。
11月19日,高交會第四天。作為本屆高交會期間唯一一場創業投資主題論壇,“創業投資:創業升級驅動力與戰略新抉擇高峰論壇”的主辦方將論壇地點選在了一家遠離高交會現場——深圳會展中心的酒店。一些參加過多屆高交會的資深創投人士對此這樣解讀:眼下正值創投行業的冬天,正需要遠離嘈雜,靜下心來想想行業未來的發展。
經過一天的峰會碰撞,創投大佬們給出了這樣的結論:行業的冬天也醞釀著機遇,創投機構需要調整狀態,從一個摘紅蘋果的幸運兒,變身為精耕細作的農民。
創投遭遇前所未有挑戰
作為深圳創投業,乃至全國本土創投行業的領頭羊,深創投總裁李萬壽的觀點很鮮明。他認為,創投業目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首先是來自全球經濟環境的挑戰,中國經濟有可能是中速增長,也有可能是低速增長,這使得創投行業的生態處在冬天;另一方面,創投行業競爭加劇,行業自律方面也面臨著監管機構的壓力,創投行業自身似乎處在一個惡性競爭的環境當中,所以整個行業需要大洗牌,需要大調整,需要建構一個新的格局。
李萬壽表示,未來做投資也將面臨很多陷阱,因此不僅僅是經濟轉型有“中等收入陷阱”,投資也會有相應的陷阱和轉型。李萬壽說:“例如我們投資項目,可能投的時候看起來利潤很可觀,但是沒過幾天就峰回路轉變成虧損。所以投資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
廣東中科招商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謝勇認為,創投行業最大的挑戰來自于如何應對變化了的形勢。“前些年投的項目面臨著形勢的變化,如何在經濟下行周期中發揮創投機構的專業能力,將這些項目真正管好、退好、收益好?”謝勇說,“投了企業之后怎么管理好,這是對我們行業,對我們公司一個很大的挑戰。”
他舉了廣東中科招商的例子,該機構自2009年落戶廣州以來,已經投資了60個項目,目前有8家正式實現了新股公開發行(IPO),并且也有了第一筆退出,但還剩下50多家企業面臨著投后管理的問題。“怎么把這些企業管理好,是我們最主要的挑戰。”謝勇說。
對于當前創投行業面臨的現狀,達晨創投總裁肖冰有著清醒的認識。“我們今年投得不多,寧可少投也不能投錯。”在論壇間隙私下交流時,肖冰坦承,目前的確面臨著一定的投資壓力。肖冰表示,從目前創投行業募資、投資、退出等環節的數據來看,跟以前相比都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下降,與此同時,創投行業還面臨著諸如出資人(LP)資金斷供、一級市場價格沒有充分調整、退出回報率下降等挑戰,此外,從國內外的宏觀經濟環境來看,形勢也不是那么樂觀。諸多跡象都表明,在國內迅速崛起的創投行業似乎也迅速進入了寒冬階段。
從摘蘋果到做農民
“我們趕上了摘紅蘋果的時代。”東方富海總裁程厚博形容前些年創投機構的生存狀態時如是說。
程厚博總結,在創業板開啟之初的一段時間,對創投機構而言,中國遍地都是“紅蘋果”項目,因為沒多少人去摘,所以搶到一個就上市了,很便捷。“現在看來,搶紅蘋果的時代應該已經告一段落了,所以,我們做投資應該從培育青蘋果,甚至從種樹開始,整個的投資理念將發生很大的變化。”程厚博說。
謝勇的比喻更為形象:“前些年,創投在很大程度上是搬運工,把紅蘋果拉到超市、五星級賓館賣了5倍、10倍的價錢。最近一段時間則是漁民,看到某個地方有很多魚,就開著船撒一個網,誰知IPO通道一堵,大家出海到半途進也不是,退也不是。所以,回歸本源,創投還是要做農民,不管是風險投資(VC)、私募股權投資(PE)、還是并購,最終還是要找一個好的苗子,根據環境精耕細作、澆水施肥。”
招商局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百千也認為,從找蘋果到不得不去種樹,創投機構要做更多的增值服務,而這就是創投機構存在的價值。“做創業投資一定要有專業服務能力,要能夠了解創業者在創業階段經歷了哪些過程和需求,并為這些需求提供量身訂制的服務,這包括公司內部治理、規范管理、產業整合以及技術提升等等方面。”楊百千說。
在肖冰看來,“行業低谷期往往是最佳投資時機”。肖冰認為,目前創投行業應該說處于危中有機,春種秋收的階段。
“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新股三高發行,使得創投機構忘記了投資的本源,現在市場冷靜下來對回歸投資本源的確是好事。”肖冰舉例說,在2006年沒有退出渠道之前,大部分創投機構都只能認真專注地投資小企業,幫助中小企業成長,事實證明,最后恰恰是這些項目幫助創投機構賺了最多的錢。
肖冰認為,目前的市場環境正是創投機構回歸投資本源的好時候。他表示,此前因為市場的原因,創投機構賺錢很容易,只要投資的項目能夠盡快上市就能夠賺錢,這使得很多創投機構熱衷于搶項目,也直接導致了“全民PE”的出現。這顯然有違創投機構投資最樸素的投資原理:投資就是要投資好的企業,賺企業成長價值的錢,而不是去追逐簡單的IPO套利。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