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小板和主板IPO的重啟,創業板的閘門也即將拉開。近日來,來自管理層的聲音在不斷向市場傳遞信號,隨著創業板市場主要規則的制定與發布,在未來一兩個月內,后續配套規則也將會浮出水面。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劉新華日前公開表示,將在最近一兩個月內,制定和發布創業板后續配套規則,組建創業板發審機構和創業板發審審核委員會,做好對保薦人、律師、會計師等中介機構的培訓,督促證券公司落實創業板市場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安排,確保創業板順利推出,平穩運行。
在此之前,中國證監會曾宣布,自本月15日開始,投資者可以在券商處辦理創業板開戶手續。上周末,證監會又發布了《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X號——創業板公司招股說明書(征求意見稿)》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申請文件(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時間7月3日至7月17日截止。
按照程序,此兩文件征求完意見并正式實施后,即可受理相關企業上創業板的IPO申請。與主板相比,創業板信息披露要求更嚴,如IPO申報材料中增加五項內容: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對招股說明書的確認意見;保薦人對發行人成長性專項意見;發行人自公司設立以來股本演變情況說明及相關人員確認意見等。招股書則突出企業核心競爭優勢及其成長性和自主創新方面的相關披露。
創業板推出的初衷很大程度上在于解決中小企業發展困境,尤其是在當前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穩住中小企業就穩定了就業和長期發展問題,對此,市場也予以積極的肯定。但由于創業板風險較大,其利益相關者又是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的廣大投資者。對此,業內人士觀點幾乎一致,為維護投資者相關利益,監管層不得不在創業板推出前進行巧妙的制度設計以及完善的后續配套規則。
光大證券分析師黃學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目前出臺的一些具體規則主要是針對登陸創業板的企業,以及與發審相關的一些游戲規則進行了制定。而對于創業板后續配套規則的制定,監管層可能主要會對投資者的游戲規則進行嚴格制定。比如機構如何參與,普通的投資者又如何參與等。“我想這個肯定會有些規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