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媒體報道,鄂爾多斯市政府已出臺相關政策,將對通過IPO實現上市的企業給予1000萬元重獎。加上此前推過相似政策的10多個省市,地方政府對轄區企業進行上市獎勵已蔚然成風。但有網友指出,政府進行獎勵的錢來自納稅人,本應針對公共事務開支,現如今卻拿來獎勵私人企業,政府涉嫌“職能錯位”。“即使要幫助企業,也應該是雪中送炭,扶持那些資金緊張的企業,而非錦上添花,再給已融了巨資的上市公司。”
上市獎勵成風 額度驚人
據報道,鄂爾多斯市副市長李國儉日前表示,市政府已經出臺《關于推進企業上市工作的指導意見》,將對通過IPO實現上市的企業給予1000萬元重獎,具體實施細則正在研究制定當中。李國儉是在由內蒙古證監局、內蒙古證券期貨業協會和鄂爾多斯市政府聯合舉辦的“鄂爾多斯推進企業上市工作會議”上作出上述表示的。李國儉還表示,7月12日成功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的伊泰煤炭將比照IPO企業,市政府給予1000萬元獎勵。
實際上,鄂爾多斯并非“首吃螃蟹者”,在此之前,有多個地方政府均出臺過類似政策。早在2009年,四川成都高新區就出臺政策,在該區注冊的企業一旦上市,就給予300萬元獎勵,再加上省級的、市級的其他獎勵,成都高新區的一家企業只要上市,就能獲得上千萬元資金。
近兩年來,貴陽、浙江、吳江、廣東、海南、安徽、山西、山東、仙桃等多個省市都有對轄區企業進行上市獎勵的相關政策出臺,獎勵資金平均在200萬左右或上市發行費用的10%左右。這其中,最“生猛”的是廣東的中山和順德兩地,中山市企業從改制到成功上市,最少可獲得市政府600萬元補助和獎勵,最高可獲得1000萬元。而廣東東莞市最高可達2200萬元的企業上市獎勵額度,無疑令人咋舌。
除了“隆重”的IPO外,就連再融資和借殼也有獎勵。比如按照安徽省財政廳印發的文件,上市中小企業成功實施再融資的,省和同級財政分別給予50萬元的獎勵;成功實現債務融資的中小企業,省和同級財政分別給予發行費用的10%補貼。
扮靚企業報表
上千萬的獎勵能明顯扮靚公司報表。以北玻股份為例,公司去年10月25日收到了洛陽市政府的1448萬元上市獎勵。當年北玻股份的凈利潤為1億出頭,比上市前一年的8800多萬增長了13.09%。不過,若除去包括上市獎勵在內的非經常性損益,公司的凈利潤不到7500萬,比前一年扣除非經常損益后的凈利潤還下降7%。今年1月份,上市尚未滿月的百圓褲業收到了一份補貼大禮,太原市政府和山西省財政廳給予公司上市獎勵資金746.34萬元,這意味著百圓褲業發行費用(2842.64萬元)的四分之一由當地政府“買單”。
據媒體此前統計,從去年到今年2月份,除了北玻股份、百圓褲業外,還有成都路橋、德爾家居、雙箭股份等合計27家上市公司發布了獲得政府上市獎勵的公告,發放的上市獎勵資金合計過億元。
質疑
“都能上市了,還需要獎勵么?”
鄂爾多斯對企業上市獎勵1000萬的消息昨日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有網友質疑,政府的錢來自納稅人,這些錢本來是應該改善民生,完善公共設施的,但現在卻被用來獎勵私人企業,政府存在“職能錯位”的嫌疑。“寶貴的稅費,為何不用在人民迫切需要的科教文衛、社會保障上?”另有投資者表示,上市只是一個融資手段,與企業好壞沒有直接關系,政府對這些企業進行獎勵,對那些地位相當但沒上市的企業不公平。”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之前在評點貴陽市對主板上市企業獎勵1000萬的政策時表示,“都能上市了,還需要獎勵么?1000萬可以資助多少初期創業企業啊!”他多次在微博中提到,政府獎勵應該雪中送炭(給那些需要錢的初創企業),而不是錦上添花(給那些已經要上市發財的公司)。
而律師嚴國稱,《預算法》不健全,對政府的支出沒有約束,再加上人大對財政支出的制約性不強,這就造成了政府支出具有一定的隨意性。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企業自身有一定的上市沖動,但上市要公開各項財務數據,要求更規范的運作,也有部分企業不愿意上市,這就需要政府進行引導。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