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系焦點》谷歌事件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美關系可能再度緊張
記者 Alexei Oreskovic/John Poirier 編譯 黎黎
路透舊金山/華盛頓1月12日電---鑒于中國的網絡審查制度及黑客(駭客)多次攻擊人權活動人士的Gmail郵箱,谷歌(Google)(GOOG.O: 行情)表示或將撤出中國市場。此事正值美國把矛頭對準全球網絡審查制度,可能導致中美緊張關系進一步加劇。
全球最大搜索引擎谷歌周二表示,可能關閉中文網站google.cn及中國本地辦公室,因為谷歌發現中國黑客對使用Gmail電子信箱的人權活動人士進行了高水平攻擊。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表示,希望就谷歌事件得到中國政府的解釋,該案已引起美方「嚴重關切和質疑」。
谷歌該項聲明已在中國網民中迅速傳開,但中國政府和官方媒體尚未發表任何評論。
近期受氣候變化和貿易等問題影響,中美關系變得有些緊張。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約持有8,000億美元美國公債。
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研究者麥克納利(Chris McNally)稱:「這勢將引發中美沖突,至于誰會讓步,讓我們拭目以待。目前是美國和中國的對峙,但各大公司將展開游說。」
希拉里克林頓的一位助理表示,國務卿計劃幫助中國等國家的民眾獲取未經審查的互聯網信息,她在上周已與谷歌、微軟(Microsoft)(MSFT.O: 行情)、Twitter及思科(Cisco Systems)(CSCO.O: 行情)等公司的高層會面。
中國網民人數為全球之最,進駐中國的網絡和資訊科技(IT)企業屢被譴責忽視人權問題,中國政府近期則指責谷歌搜索引擎允許傳播色情內容。
美國司法部電腦犯罪部門前任主管拉什(Mark Rasch)表示:「這是兩大巨頭的沖撞。一邊是世界大國,另一邊是業界翹楚。當然谷歌面臨的問題在于,如果它表示要撤出中國市場,那麼中國很可能會瀟灑地回應:沒問題,我們還有10億人等著取代你的位置。」
**網絡之爭**
中國推行過濾和屏蔽部分網站的政策,一直是頻頻導致中美兩國,以及中國與谷歌和雅虎(Yahoo)(YHOO.O: 行情)等科技公司關系緊張的導火索之一。
盡管谷歌一名高管稱中國業務對其獲利「無足輕重」,但谷歌股價還是下跌1.3%。目前還不清楚谷歌和美國政府是否協調它們的行動。
美國總統奧巴馬去年11月訪問中國時表示,他堅定支持網絡不被審查。「我們在美國擁有的網絡自由和網絡訪問不受限,是一種力量源泉,我認為這應該予以鼓勵。」
谷歌首席法律顧問大衛・德拉門德(David Drummond)在公司網志(blog)上發表聲明稱:「鑒于類似網絡襲擊及其中所揭示的監視問題,再加上過去一年中國對于網絡言論自由的進一步限制措施,使我們決定應該重新審視中國業務的可行性。」
RBC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Stephen Ju表示,谷歌此舉徹底扭轉了公司策略。谷歌近期屢屢重申「公司十分關注并致力于中國業務的長期增長機會。」
分析師、中國網絡問題專家麥金農(Rebecca MacKinnon)稱,谷歌的意思是它已經「忍無可忍」,「此事牽頭的只會是谷歌而非美國國務院……我無法預測中國政府的具體反應,但很可能不會是好結果。」
希拉里克林頓在聲明中表示:「我們期待得到中國政府的解釋。在現代社會和經濟中,充滿信心地運營網絡的能力至關重要。」(完)
--譯文審校 段曉冬/沈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