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給草根互聯網的‘黃金期’只有三年,錢會更好賺,但留給創業者的機會已經不多了。”蔡文勝說。
Discuz(康盛創想)被騰訊收購了!個人站長小李和朋友們討論這件事時,Discuz創始人戴志康正在北三環參加一個有關互聯網的會議。戴志康一副休閑打扮,短褲、拖鞋加上標志性的藍T恤,隨意地把墨鏡一扔就侃侃而談,氣定神閑。 “被大公司收購之后就是不一樣。”小李說,他用Discuz做網站已經五六年,這幾個月Discuz做了不少產品優化,收購仍是坊間傳聞時,產品的變化他就感受到了。
在他們站長群里,收購是最近的熱門討論話題。偶爾他們相互打趣:你的網站要賣給騰訊還是百度?如果說以前他們如此打趣還只是玩笑,現在有不少人在暗暗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默默無聞、自生自滅的草根互聯網曾經難以進入的主流互聯網變得不那么遙遠,戴志康只用2小時談判就得到了“企鵝號”大船船票。
“被收購肯定不是為了生存。”戴志康回應,康盛去年收入6000萬元,今年上半年收入4000萬元,沒有賺到什么大錢,對這家200人的公司來說也算生存無憂。但戴志康承認,賺錢太辛苦,被收購之后就沒有盈利上的壓力,可以把產品做得更好。
不僅騰訊,2010年,幾乎所有大公司都將橄欖枝拋向草根互聯網。與此同時,草根互聯網創業也呈爆發之勢。北京,由Discuz主辦的第五屆互聯網站長大會上,超過2500位站長涌向北京長城飯店,如同歡騰的盛宴。會場水泄不通,酒店不得不派出大量安全人員維持秩序,即便有邀請函也嚴格控制,直到所有嘉賓演講完畢才允許自由進入。此時已是下午三點,很多人站在酒店的門外從上午八點一直等到現在。
有互聯網精英批評,這些創業者在現實中都沒什么立足之地,不是整天在互聯網上做夢,像狂歡一般在創業,就是依靠盜版、色情內容吸引點流量,再用流量從廣告聯盟換點錢。
但互聯網精英們可能還不知道,他們所說的草根站長已是過去式,新一代草根互聯網創業者已經換了活法。那些二三線城市、那些大公司觸手伸不到的領域,早就是互聯網最賺錢的地帶。草根創業者會用身邊的例子辯駁,那誰自己搞了一個小網站一年可以賺幾十萬,甚至他們忙著賺錢,沒空辯駁。
二三線乃至四線城市的互聯網創業者,大多沒有良好的學歷,沒有殷實的家底,也沒有豐富的資源,卻同樣有富豪的夢想。看到身邊觸手可及的互聯網機會,看到元老級站長被“正規軍”收編的例子,怎能不瘋狂?
一開始就要賺錢
用電腦給手機下載歌曲要排隊收費;老板們買電腦主要用來打撲克,認為這個游戲是聯網的;30到50歲的人群中,hao123中的用戶是百度、騰訊加起來的十倍;小朋友中最流行的游戲是4399和摩爾莊園。
互聯網精英可能會對以上場景嗤之以鼻,但這是中國三線城市真實的互聯網使用習慣。那些草根互聯網創業者,也正在用超出精英派想象的盈利模式賺個盆滿缽盈。
據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的《中國數字化新世代2.0:數字媒體和電子商務步入主流》報告,2015年中國互聯網滲透率將幾乎翻一番,網民數超過6.5億,大部分增長將來自農村地區。他們可能是農民工或剛畢業的大學生,甚至可能是老人。
當那些精英派,處于北上廣深等大城市、20—40歲、擁有良好教育背景和消費能力的人群,享受著便捷的免費服務,卻抱怨著.com界面不夠友好時;草根用戶更容易滿足,更愿意付錢。那些排著隊下載歌曲的農民工,拿著山寨手機,卻愿意每月花一兩百元下載歌曲、游戲,將自己收入的十分之一貢獻給互聯網。草根用戶并不太在意網頁太慢,不太在意頁面彈出的幾個廣告,甚至會饒有興致地點進去為網站帶來兩毛錢的收入。
何況中國網民,精英派只有幾千萬規模,早在中國網民過億之時被覆蓋完畢,剩下的幾億都是草根用戶。
蔡文勝已經不做站長許多年。廈門的一層寫字樓里,公司銘牌密密麻麻排滿墻,這都是他現在投資的互聯網公司,幾乎每個產品都有千萬級別的用戶數量。他看好的產業方向有兩個,電子商務和移動互聯網。草根互聯網還集中在大公司觸及不到的地域,地方網站、社區網站、行業網站。
草根互聯網考慮“賺錢”也不像精英派那么宏大,“總想把事情做得很大,必須規模很大,然后才能賺錢。”蔡文勝說,草根一開始就要賺錢,不賺錢就活不下去。草根創業者很現實,不同于身邊總是不乏資源的精英,提出一個炫目的概念就有天使投資人上門獲得百萬乃至千萬級別的融資。
不過,草根與精英的創業路徑沒有是非對錯。蔡文勝說,本來中國的創業環境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草根還是精英最后變成大公司的概率是相同的。區別只是創業過程中,誰先賺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