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增量市場
如果僅僅依靠巨頭的“慈善心”來寄托明天,顯然也不現實。“風物長宜放眼量”,著眼增量市場,避開激烈競爭終究是王道。
以地理位置服務市場為例,雖然Foursquare在美國興起后國內也出現了很多模仿者,但是地理位置服務市場的潛力還遠沒有被挖掘出來。市場關注的重點還停留在一些具體的應用上,如推拉廣告、導航、車隊管理等,而忽視了通用平臺的建設。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認為這樣做的缺點是“每種具體服務,都要重復設計、重復投資,勢必影響定位從一種技術發展為一種產業的前途;只考慮技術支撐服務而不考慮業務和應用支撐服務,也不利于將定位做成大市場。”他認為地理位置服務亟需一家像騰訊那樣的企業,可以將地理位置服務做成平臺,從而“通過基礎業務平臺的深度開發,實現定位增值業務的百花齊放。”
當前中國互聯網企業的觀念很保守,總覺得沒有人做的領域就是不安全的。不想創新,也不敢創新。只希望抄襲已有的模式,將風險降到最低限度。其實越是抱著這種觀念,風險越是不可避免。一方面不敢跟大企業正面競爭,另一方面又不能開拓新的市場,那中小企業永遠沒有出路。
互聯網的和諧必須建立在總體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張上,不論是對于互聯網巨頭還是中小企業,積極開拓新的市場領域不僅是給自己機會,也是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體現。大企業應當做出表率來,中小企業積極跟進,這樣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局面就可以為之一新。
政府、網民需站好位
在企業、政府、網民三角關系中,企業在紛爭中是絕對的主角,網民很多時候只是旁觀者,即使網民參與進來,其意見也很難影響到企業的決策。在360與騰訊之爭中,網民從事件一開始就對此表示了厭惡的情緒,到騰訊逼迫用戶在360與QQ之間“二選一”,用戶的意見更加強烈。然而此時騰訊和360并沒有收手的意思,而是力圖通過媒體表達自身的“理由”,為自己爭辯。直到最后政府的行政介入,雙方才“各退一步”,達成和解。網民作為受害者,何等無助!因此如何加強網民意見對于企業的影響力,是一個重要的命題。
而政府則有時候缺位,有時候又監管過度,自身角色理不清道不明,給互聯網企業留下了太多的“空子”可鉆。例如此次360與騰訊之爭,政府相關部門從剛開始根本就是旁觀者,所謂“民不舉,官不辦”,直到網民的意見洶涌而至,政府相關部門避無可避,才勉勵出頭,壓制雙方作出妥協。在互聯網企業的紛爭中,政府應當采用“治理”而非“監管”的方式,引導互聯網企業的行為,與廣大網民、互聯網企業一道,共同促成和諧互聯網的到來。
政府應當重視網民的意見,及時傾聽網民的聲音,對網民做出相應的反饋,與網民互動起來,這樣才能保證網民的聲音得到重視,用戶對企業的監督也才具有實際的意義。所謂“上達天聽”,如果政府對網民的意見置若罔聞,那網民在互聯網紛爭中的弱勢地位就無法改變,其利益就永遠得不到保障。
政府還應當建立起一套紛爭處理制度,讓互聯網的紛爭有法可依,有程序可以遵循。現在互聯網紛爭一起,政府不介入,首要的原因在于政府認為不是自己的責任,因為沒有相關的法規對此做出規定。緊接著還有一個問題,用什么樣的方式介入?也沒有明確的說法。在網民的壓力下被動應戰,處理結果也是很難保證的。騰訊和360之爭可以如此解決,但是整個互聯網的紛爭無法用這種辦法解決。政府應當帶頭,和企業及網民共同找到一條解決爭端的機制,明確三方的責任和義務,才能使企業有所顧忌,讓網民受到鼓舞,政府也不至于在爭端中倉促被動,還被網民指責失職。
綜上所述,企業與企業之間可通過基于互利原則的開放合作建立共同利益基礎;通過著眼增量市場,避免撞車;網民則起到監督作用;政府對網民意見積極做出回應,給予支持,同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紛爭解決機制。三方各歸其位,和諧互聯網就一定能夠實現!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