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的互聯網行業而言,最重要的還是堅持市場化,這是中國互聯網企業多年來持續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應該大膽地讓國外企業過來,讓國內企業走出去
張亞勤最近正在看一本叫做《創業的國度》的書,“這本書講的是以色列——這個僅有710萬人口的小國,如何成為全球最有活力的創新國家”。3年前,張亞勤曾在以色列訪問過一星期,“被這個民族的智慧和堅毅深深打動”。“在那里,無論是大企業工程師或小公司創業者,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思想體和創新源,有批判性思維,不斷提出質疑,平等地爭論,獨立思考,完全憑技術解決問題。”在他看來,這些對于中國的互聯網業而言,都有借鑒意義。
記者:您如何評價中國互聯網界目前的創新力現狀?有人說中國幾乎所有的互聯網企業模式都是在復制美國,您怎樣看待?
張亞勤:的確,過去10至15年間,中國的互聯網發展基本是在模仿美國,在技術和商業模式方面都是如此。不過,這不只是發生在中國,事實上,大多數國家在互聯網創新方面,都在跟隨美國。
此外要看到,在模仿之后,中國互聯網并非沒有創新,在更加了解本地用戶、基于本土文化、適應政府政策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嘗試。如,騰訊的虛擬貨幣就比美國做得程度要深,百度的貼吧也是谷歌所沒有的,新浪微博在界面設置、多媒體應用等方面都比推特做得更好。同樣,開心網、校內網等與facebook相比也有創新之處。這些“微創新”同樣有其價值所在。
當然,如果要真正走向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底層的基礎的平臺創新才是核心所在。
記者:那您認為,中國互聯網下一步的發展前景如何?
張亞勤:我認為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正處于“黃金期”。市場規模的擴大和網民數量的增長是中國互聯網創新最大的優勢。
中國互聯網企業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國際影響力。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公司的市值已經超過百億,跨進了世界級企業的行列,也在影響著全球用戶。在美國,也有人用百度搜索,用淘寶購物,用QQ交友。這些企業的影響、市值、未來潛力都很被看好。
對中國互聯網的未來發展,我比較樂觀。成長中的煩惱是可以被治愈的。風險投資、國際化、競爭方面的問題都可以慢慢被解決。創新也會隨著成長慢慢打開。
對中國的互聯網行業下一步發展而言,最重要的還是堅持市場化,這是中國互聯網企業多年來持續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應該大膽地讓國外企業過來,讓國內企業走出去,要相信中國的創業和創新力量。
記者:對創新而言,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孰輕孰重?
張亞勤:兩者都很重要。創新是一定要解決用戶的問題,滿足用戶的需求。現在為找到這種途徑,技術可能顯得更重要一些。有時候一些方向和創意大家顯然都看到了,看到之后,怎樣在技術上去實現它可能更重要。
記者:下一步中國的創新可能會在哪些方面?
張亞勤:社交網絡、移動互聯、視頻等方面可能會有大的突破。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