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備受關注的北京“治堵方案”開始征求民意,征集活動19日結束。市民可登錄首都之窗網站了解方案規定的28項具體措施,并提出意見和建議。對此,主持人趙普表示,希望北京治堵方案征求民意不是走過場。昨天,本報對北京治堵方案進行了詳盡的報道,引起較大反響。
-部分治堵措施
副市長牽頭成立治堵小組
治堵方案提出,建立完善緩解交通擁堵會商機制。在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下,成立由主管副市長牽頭,相關部門及各城區政府主管領導參加的市緩解交通擁堵工作推進小組,統籌推進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
各區縣政府、市屬各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抓好具體工作落實。按照誰審批、誰牽頭、誰負責的原則,簡化審批手續,提高辦事效率,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的規劃、立項、征地拆遷、建設等4個階段分別由相應的職能部門作為第一責任單位牽頭推進。
擁堵程度分黃橙紅三級
治堵方案提出,根據擁堵程度,劃分黃色、橙色、紅色三個等級,分級啟動上勤方案和疏堵措施。此外,大范圍擁堵情況下,由市應急委統一協調指揮。要發布道路交通擁堵指數,動態發布交通運輸信息和交通預警、預報信息,提高交通信息服務水平。把交通擁堵納入應急處突范疇,制定城市交通嚴重擁堵應急預案。
CBD將建自行車示范區
方案提出,啟動地鐵4號線、5號線和八通線公共自行車試點,先期投入200余個站點、1萬輛左右自行車,方便短途出行和公交接駁。在北京商務中心區(CBD)等重點地區、重點大街和歷史文化保護區建設一批步行、自行車示范區。
近年來本市自行車出行比例下降很快。最近的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對自行車出行環境滿意度最差,不滿意率達到39.8%。
-記者觀察
方案不夠詳盡恐給市場添擾
在北京治堵綜合措施征求意見稿出臺之前,人們的關注焦點主要集中在“限購”、“限行”上。此前,市有關部門負責人也表示,“每年擬限制機動車數量尚未最后確定,但肯定每年可以增車15萬以上”,使得人們對政策詳細內容充滿好奇和期待。
然而,昨天開始征求民意的這份5000余字的意見稿,對公眾關心的這幾個問題都沒有具體、明確的表述。對于人們最為關注的車輛“限車”問題,只是提到要“合理調控小客車總量增長速度,緩解機動車總量過快增長”。
如何調控?怎樣緩解機動車數量過快增長?盡管治堵方案語焉不詳,但是,傳說中各種前所未有的嚴苛措施似乎又隱藏在字里行間。除了“限購”,市民對北京治堵措施的關注熱點還有“限行”和“擁堵費”。征求意見稿中只是籠統地提出,“必要時”將對重點路段高峰實施單雙號限行、“擇機”收取擁堵費。昨天有網友提出疑問:此舉目的是不是測試民意?是不是為政策出臺造勢?
北京治堵勢在必行,這一點無需征求意見。公眾普遍關心的是,政府究竟會采取怎樣的手段來治堵?人們更迫切地需要一份詳細、具體的方案。如果方案比較籠統,恐將引發市場猜測。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