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為IT從業者 憑借眼光建網站 個性名稱攬顧客 倒騰十年沒玩夠
看新聞、瀏覽網站、通過業緣關系咨詢朋友、看準了便下本金投資,不用坐班、沒有同事……對于33歲的郝鵬來說,這就是他工作的全部。
他炒的不是股票也不是房子,而是域名(互聯網上企業或機構間相互聯絡的網絡地址)。從他投身這一行到現在,已有整整十年光景。
域名就像文物,投資時純看個人眼光,郝鵬這樣為自己的投資品下定義。有些域名積壓在個人手里,一直賣不掉。有些域名卻行情看漲,買賣間差了幾十倍甚至百倍。
“我充其量只是一個中小型投資者。”在經歷了跌宕起伏的十年后,郝鵬十分平靜,緩緩說起了他一個人的職業旅程。
開端 憑借興趣 把名字注冊為域名
11年前,畢業一年的郝鵬是一名IT從業者。每天與網絡打交道的他,比誰都更多地接觸域名。那時,他月收入3000元,算是高收入。
他憑著自己的興趣,注冊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域名,以他個人名字命名的“haopeng.com”。“1000元可以買兩年。”他第一次從工資中拿出三分之一,來完成人生的一個小小夢想。
那時,他完全沒想到這是一個可以持續并且賺錢的行業,他只是覺得用名字來命名一個網站,是一件很帥的事。
然而,同年年底,“business.com”這個域名在美國以750萬美元成交,成為了域名交易史上的一段奇談。還有人說,在幾年前,投資者一共花了60萬美元買了china.com、hongkong.com和taiwan.com的域名。
這些故事刺激了一些人投身到這個在中國尚不成氣候的行業,有先見之明的人開始投注大筆資金,注冊域名。上至中國的省份縣市,下至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以及數字英文,都被大規模注冊。
這些人中,就包括郝鵬。2000年時,域名的價格已從一千元左右使用兩年,下降到五六十元使用一年。
于是,他開始每個月固定從月工資中抽出一些資金,注冊域名。許多都是個人的愛好,他想著日后要自己經營這些網站,投資性質的域名比例并不高。
盈利 第一桶金 賺了近百倍
2001年初,郝鵬賣出了人生的第一個域名:gaofeng.com。那是他第一次知道,原來自己買下的域名真的可以掙錢。
五六十元的投資,而賣了5000元,近百倍的利潤,讓郝鵬嘗到了甜頭。
于是,他開始每個月從3000元的工資中抽出一千到兩千元注冊域名,產品、常用詞、日常用語的雙音節詞成了他投資域名的主要拼寫來源,如“lixiang.com”(理想)、“jixiang.com”(吉祥)等。
但很快,他發現,并不是所有域名都能賣得又快又好,這是一個長線投資,投資者必須能耐下心來,因為域名這個東西完全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別人并非一定要買這個域名不可。
這一年來,網絡新詞越來越多,比如“山寨”這個詞的域名,購買者應該持有很久了,始終沒有太火。
隨著這個詞最近幾年被賦予了新的含義,這個域名的點擊量也增加了。
對這些詞,郝鵬有自己的判斷模式。郝鵬認為,做這類投資,得找出較好的時機、找準價位拋售,相對而言更為麻煩。他不太想投資這類域名。
2001年至2005年,全世界迎來了互聯網的低迷時期。郝鵬坦言,那幾年,只能勉強維持收支平衡,別提掙錢了。
“守得住的人,熬過那幾年,就能賺回來。但那會兒,業內很多人都放棄了。”他堅持了下來,因為這期間,一件事給了他希望。
2004年前后,一個年輕人來找他買域名,只說自己是普通的畢業生,幾個朋友合伙辦公司,想申請“tianji.com”這個域名。郝鵬念其創業艱辛,并沒有漫天要價,幾千元就將域名轉手。幾個月后,待郝鵬再登錄這個網站時才發現,買下這個網站的人竟然是新浪的前副總裁。
“我一下子就受到了鼓舞,這說明我的眼光得到了IT界名人的贊同。”他說。
郝鵬放平了心態,只將這個行業作為自己的副業投資。有正經工作的他,始終相信自己的眼光,一直堅持每年2萬左右的域名投資,但已經并不急于轉手。
隨著砸得錢越來越多,周圍的朋友覺得他是個怪人,并且不理解他的行為,但令他欣慰的是,他的妻子一直尊重他的愛好,給他鼓勵。
轉折 勉強“保本” 遭遇互聯網低迷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