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起,中國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則由“適度寬松”回歸到中性定位的“穩健”。在這種情況下,普通投資者該如何管理自己的錢袋,做好理財規劃?
>>焦點解讀
不會過分緊縮
2011年實行寬財政與緊貨幣配合,寬財政意味著信貸的增加,無法徹底緊貨幣。從歷史經驗看,貨幣政策恢復常態并不意味著緊縮,而意味著不斷調整政策保持經濟的穩定。這是2008年以來中國處理經濟危機的常態。2008年年初的從緊轉變到年末的寬松,2010年從年初的適度寬松到年中轉變為穩健,到2010年年中以后貨幣已經收緊,銀行間拆借利率與民間拆借利率越來越高。
明年將加息
明年央行將繼續回收過剩流動性以防通脹加劇,新一輪加息周期或將到來,但貨幣政策轉向料不會對股市、樓市造成明顯沖擊。貨幣政策由適度寬松轉為穩健,顯示貨幣政策逐漸回歸常態化,目前市場各方機構和專家普遍預計明年新增信貸規模將從今年的7.5萬億元降至6.3萬億-7萬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長15%;全年加息三次左右,存款準備金率仍將上調。多數專家認為,2011年的貨幣政策較前兩年稍顯緊縮,但相對于經濟增長常態來說基本適中,能夠保證經濟增長的正常需要。
物價暫不落
通脹治理是個世界難題。客觀上講,2003年以來,我國的貨幣口徑是“寬”的。特別是2006年以來,每年經濟中被注入的貨幣凈頭寸都在1.5萬億元以上。今年5月份由于歐債危機加劇以及對國內經濟“二次探底”的擔憂,央行三季度在公開市場凈投放頭寸9470億元,加上6月19日“匯改重啟”,外匯占款猛增1萬億元,因此造成投放的凈頭寸增加了1.9萬億元之巨,貨幣環境極寬。流動性過剩導致物價被推高,資產泡沫化嚴重。金融研究機構銀率網分析師表示,政策本身要保持一個連續性,不能收過頭,所以明年可能還要忍受通脹,整個物價還會高位運行。
>>投資建議
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副所長羅志華表示,在通脹背景下,建議投資者應該更加重視所配置資產的流動性和盈利能力。通過保持所配置資產的流動性,可根據情勢和機會將持有的資產池進行自由配置和轉換,以提高收益率,規避通脹和央行加息的雙重影響。
銀行理財
短期產品靈活自如
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起點不高,除部分高風險結構性理財產品外,投資風險相對股票、基金、私募等權益類投資品較小,比較適合于普通投資者。
明年如何選擇銀行理財產品,羅志華建議首先可以選擇收益率相對較高的短期產品、滾動式產品、開放式產品代替活期存款;其次,可以選擇間接掛鉤物價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如掛鉤消費類股票、掛鉤醫藥類股票、掛鉤石油價格等的結構性理財產品,一般說來這類掛鉤標的在通貨膨脹背景下都有不俗表現。
中行高級理財師表示,如果您的錢還不知道應該怎么用,或者是短期內不知道如何處理的話,可以選擇購買短期理財產品,如貨幣型基金、銀行的人民幣短期理財產品等。這些短期產品都有一個共同點:期限短、本金安全、收益比同期存款高、流動性好。
建行專業理財講師也建議,市民可以拿年底閑置資金購買短期理財產品,尤其是在加息的情況下,短期理財產品比較容易操作,可根據需求靈活進出市場。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