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個字足以描述整個世界”。微博的發明者曾自豪地說。
從Blogger到Youtube,再到Facebook,Web2.0的世界從不缺乏明星。這一次,火爆的舶來品Twitter再次燃起了中國互聯網從業者們對于微博客的渴望和激情。如今,領跑者新浪微博正在開放第三方平臺;后來者搜狐微博正式向新浪宣戰;騰訊微博利用廣泛的客戶端優勢躋身前列;網易微博寄望于魔獸、郵箱等強勢產品黏住用戶;社交網站開心網宣布加入“微博”的大軍……
然而,從博客到微博,幾年下來,相信大家的感覺是一樣的:熱熱鬧鬧,但難以賺錢。
微博這種雖由企業來做卻明顯帶有公共性的事物,必然會帶來這樣的商業難題:即如何處理叫好與叫座的矛盾?微博如果完全是公共的,結果相當于學雷鋒做好事;如果完全是商業化的,又聚不起人氣。
如微博以及類似的東西,將來或許也需要區分出免費層和收費層來,這是將原始商業模式植入現代社會的一種必要變形。雙層經營,可能是具有返祖特征的公共性事物商業化的一個普遍規律。而雙層經營的關鍵之處,在于免費與收費的轉化機制。從技術上看,中間件的平臺化,API的系統化,是雙層經營轉化的難點所在。
微博商業化規律何在?或許可以轉念一想,現在大家思考這個問題的思維方式過于傳統,需要跳出由傳統經驗構成的思維緊箍咒,來解放多元化、個性化時代的生產力。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