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份措辭嚴謹的治堵方案,百姓還會擔心,在公開征求意見之后,公眾反饋又將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到最終的方案?有關方面將會在何種意義上對待各界意見?
此外,不同利益群體,公車一方、私車一方,黨政干部、專家學者、普通市民,有車族、自行車族、行人各有其權益訴求,從各自角度看都很正當,治堵舉措又將如何平衡不同群體的利益?
公眾希望最終的方案,能夠實現治堵主體各方的大致平衡,而不是犧牲某一方的利益,抑或保全特定方的利益。
-車市反應
政策預期促汽車消費井噴
記者從一位汽車經銷商處了解到,昨天“治堵方案”公布后,不時有客戶致電詢問治堵措施是否對購車有所影響。經銷商表示,由于政策公布才一天,時間較短,對汽車銷售的影響暫時未能正確評估,但可以確定的是,政策公布前,一些原本準備明年購車的消費者,出于限制機動車牌照的擔憂,提前訂購了汽車,使得近期汽車銷售量大增。
來自北京市交管局車管所的數據顯示,11月22日至28日,北京新增機動車2萬輛;11月29日至12月5日,北京新增機動車2.1萬輛,平均日增機動車3000輛。截至12月5日,機動車保有量達到471.1萬輛,凈增機動車70萬輛。
業內專家分析稱,關于明年車輛“限量限購”的各種政策傳聞,是促使年底車市銷售“大爆發”的重要因素之一。
-專家觀點
軌道發展為控車創造條件
長安大學教授、博導,北京市交管局原副局長段里仁認為,本次公布的“治堵方案”很好,體現了注重建設、加強管理和限制機動車的思路。在限制機動車措施中,將著力點放在了公務用車上,首次提出公務用車“零增長”,為交通擁堵現象“對癥下藥”。段里仁稱,為控制機動車總量,必須限制集團購買力,特別是用財政方式實行控制,不再增加公務用車指標即是限制集團購買力的有效方式。
對于頗受市民關注的限制私人小汽車的措施,段里仁認為,北京暫時不會采取限制牌照的方式來控制機動車總量。
隨著公共交通的大力發展,特別是軌道交通的加速發展,這將為控制機動車總量創造條件,北京沒有必要采用強制性的限制牌照方式來控制機動車總量。他認為,通過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提高中心城區停車費用等措施,可以起到引導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控制機動車總量的效果。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