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Bambook:華麗的網絡文學需要快速變現的閱讀終端,更何況PC端付費閱讀正遭遇免費挑戰。
■人人小組:不愛偷菜了,也沒有停車位了,社交網站重歸“社交圈子”,豆瓣網的模式變得可行。
■“凡客”牌:網購平臺多年來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薄利多銷但沒有自己的品牌,“凡客”們需要雄起。
■英雄殺:當競爭對手盛大搞出那么一款風靡的“三國殺”,騰訊棋牌游戲感到壓力是必然的。
■網絡劇:土豆、優酷們說,購買影視劇,燒錢壓力實在太大了,《老男孩》或許能夠名利雙收。
商報記者 張緒旺
各自為政到見招拆招
羅添
十幾年前的IT互聯網環境還很美好,那時候從業者還不多,大家都有飯吃,甚至可以專注各自領域互不干涉。還沒成為大佬的騰訊、百度一心一意搞建設、搞研究,更多的企業還只是創業者腦海中的構想,爭斗少了很多。
但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過去了,昔日埋頭技術的“小馬哥”、彥宏哥已經成為執掌數百億市值互聯網巨頭的大佬。他們的事跡也引誘千萬創業者堅定地把構想變成實踐。但環境已經變了,俯拾即是的IT互聯網企業,再沒有方向明晰的界線。搞即時通信的可以玩玩殺毒軟件,搞殺毒軟件的可以試試瀏覽器,搞瀏覽器的同樣可以染指網游,而搞網游的憑什么不能播放視頻呢?
所以這個行業從“藍海”變成“紅海”,各自為政的企業被逼得見招拆招,因為有太多從業者描述的全產業鏈帝國夢很美好。從用戶體驗的淺層角度說,一個平臺全產業鏈確實可以省時省力得多,但中國的互聯網企業能夠支撐起多少個這樣的巨頭呢?
在“紅海”里搏殺的千萬個企業很明白,不是吃掉別人就是被吃掉,即使能發現諸如團購、微博這樣的新細分領域增長點,誰能保證這些利潤一樣不收入巨頭的口中。
這樣一來,“壟斷”格局徹底定型的最后關頭,才有這么多企業想要爭一口氣,真假開心網案也好,3Q大戰也好,百度盛大“盜版之爭”也好,京東當當“封殺門”也好,互聯網的生存環境卻不太好。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