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稱,漲價壓力將向下游傳導,明年肉類價格會隨之上漲
作為今年農產品價格上漲的一個“風向標”,棉花價格近期震蕩反彈引起市場關注。業內人士指出,雖然短期棉價上漲的動能不強,但棉花“產不足需”的矛盾將會導致棉價在春節后啟動新一輪的上漲行情。
不只是棉花價格反彈,近期由于降溫天氣,全國部分蔬菜價格也出現小幅上漲。長期來看,由于受到成本推動和需求拉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農產品價格仍會保持上漲趨勢。展望明年農產品價格,有分析認為糧價仍有可能漲幅不低,并且向下游傳導導致肉類價格上漲。
現狀
棉價反彈凸顯“產不足需”矛盾
在今年農產品的漲價潮中,棉花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長江期貨公司研究咨詢部經理黃駿飛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現在這波大宗商品牛市,在國內是由棉花這樣的軟商品率先啟動的,明年棉花仍將起著“風向標”的作用。
棉花價格在大幅回落后,近日開始出現震蕩反彈。雖然短期上漲的動能并不強勁,但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棉價回歸基本面,“產不足需”的矛盾將會導致棉價在春節后啟動新一輪的上漲行情。
12月20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328級)為27269,較17日上漲70點。鄭州棉花期貨主力合約1109當日收于28425元/噸,比12月1日上漲3025元/噸,漲幅超過10%。
“約而不束”,中儲棉花信息中心信息總監馮夢曉用這個詞語來形容9月到11月中旬的棉價暴漲。據中儲棉花信息中心的監測,在9月1日到11月9日不到兩個半月時間內,國內外棉價上漲幅度超過67%,超越近年來國棉和外棉現貨價格年度內波動幅度。
隨著國家物價調控政策的出臺,包括棉花在內的多種大宗農產品價格急轉直下。黃駿飛認為,受國家政策的影響,現在棉花現貨價格略高于期貨價格,短期棉價進一步上漲的動能減弱。
馮夢曉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說,市場開始受到約束而逐步回歸理性,回歸基本面,這種態勢有望持續到春節前。在整個棉花年度中,目前是棉花資源最豐富的時候,但若印度棉出口量明顯下降,隨著棉花的不斷消耗,國棉“產不足需”的問題還是會暴露出來,到了四、五月份會變得比較明顯,后期采購中高等級棉或將變得困難。
“從中遠期來看,棉花供應短缺將造成明年價格走高,行情可能在3月中下旬啟動。如果市場對上漲的看法比較一致,上漲行情可能還會提前開始。”黃駿飛說。
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對2010年度棉花產量的調查,今年全國棉花種植面積7568.2萬畝,較上年減少1.1%;單產84.0公斤/畝,下降4.4%;總產量636.0萬噸,減少5.5%。
從全球范圍來看,棉花的供需形勢也不樂觀。據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ICAC)與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數據,2010年度,全球棉花庫存消費比預計為37.1%,為15年來最低水平。
馮夢曉認為,印度棉在中國進口外棉占有第二大的比重,但現在印度為了保證本國紡織企業能夠用到足夠便宜的棉花,其出口政策很不確定,導致外棉價格易漲難跌,這將會對國內棉價產生較大影響。
原因
農產品漲價的N個理由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經所所長秦富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由于主要農產品的供求總體平衡,在國家加強物價調控特別是對游資炒作加強管理的大背景下,明年農產品價格總體上預期會比較平穩。但從長期來看,農業品價格受到“推”和“拉”的影響會在一定范圍內上漲。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推”“拉”農產品價格上漲存在多項理由:
供需不平衡。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農產品市場價格輪番上漲,累計漲幅大,一個重要原因是糧食產需缺口擴大。這從根本上來說是由我國糧食生產的自然資源稟賦先天不足引起的。無論是在短期內,還是長期來看,我國農產品供求關系趨緊的基本態勢都無法改變。
居民膳食結構改善。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于澤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根據衛生經濟學的研究,隨著居民收入提高,特別是農村居民收入提高,蛋白質等攝入量會逐步增加。作為蛋白質等來源的肉禽蛋的需求進一步上升,而這將消耗大量糧食,從需求面拉動糧食價格上升。
成本推進。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指出,由于農業比較收益低下,農村勞動力大量向城鎮和工業部門轉移,農業從業人員逐年下降,逐步由供大于求轉向供不足需,加上年輕一代農村勞動力務農興趣不高,農業用工季節性短缺和結構性素質下降現象逐步顯現。隨著供需格局的變化和非農產業工資水平的提升,農業用工成本快速增加。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