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微博偏媒體功能,IM偏聯系功能,但微博與IM本質上是一樣的:微博關注的是朋友的信息,騰訊保持的是朋友的聊天,而朋友信息與聊天其實是一回事。社交網絡(SNS)的精髓,就在于把人與信息融為一體,微博其實就是以關注朋友動態的方式與朋友實現信息交互,從而保持了與朋友的聯系。
相比起來,微博有著比IM更讓人留戀的理由:它不但可以實現人際交流,還可以讓用戶了解身邊的新鮮事,把信息獲取和人際交流融合在一起。通過分享,微博成為社會話題和專業話題的溝通交流平臺,其價值創造功能和開放式的溝通功能,是IM無法實現的。
雖然微博現在的IM功能沒有專業的QQ強大,但誰能保證本質相通的微博與IM不會走到一塊呢?新浪引入MSN,微博加上IM,想必馬化騰想起來都會不安。
如果說交流方式的變更還不足以讓騰訊恐懼,那么,當QQ上的用戶群和關系網向新浪微博轉移時,騰訊就不會再坐得那么安穩了。以往人們習慣在QQ群里討論,現在更多的是泡在新浪微博中發布、評論、轉發,甚至有“微博控”出現。有人說:“用新浪微博前,以為用上碎片時間即可;用新浪微博后,發現其余時間都成為碎片了。”這都意味著用戶將越來越多的時間花在新浪微博上,而在騰訊QQ上的時間將越來越少。
微博是一種互動性更強的方式,有話題,有聯系,有交織,這種方式使得人際圈子很容易一圈一圈擴大,騰訊上的好友關系就慢慢轉移過來,用戶的習慣體驗和關系網就黏到上面了。而且,相比IM人際關系圈,這個人際網絡是開放的,任何人都可以“關注”任何人,任何人都可以“私信”任何人。新浪與騰訊的爭斗,本質上就是關系網的爭斗,有了牢固的用戶群基礎,便掌握了以后的話語權。如此一來,被架空的騰訊則面臨空前危機。
面對新浪的沖擊,巨無霸騰訊肯定會奮起反擊。雖然新浪微博現在勢頭正猛,但就此言新浪戰勝或替代騰訊還為時過早,畢竟騰訊有著龐大的用戶基礎,只要改善微博的用戶體驗,打通與IM的接口,未來誰會最終勝出仍未可知。
作為電信運營商,應該看到的是,信息革命日新月異,新浪與騰訊的交戰不可能只局限于微博,這只是開始。當全世界都在歡天喜地地“編織圍脖”時,另一場新的信息變革又來了,KIK、微信、米聊,這些點狀的信息應用正在匯成一場信息交流的大革命。一個巨大的基礎交流平臺正在露出冰山一角。新浪與騰訊的爭斗,不過是揭開了這個平臺爭斗的序幕,或者說,他們的爭斗,已不再只代表兩個企業,而可能是整個時代。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