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格羅龐帝在《數字化生存》這本書中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全新的生活圖景:足不出戶就可以在家中通過網絡購買各種商品、接受服務,他把這種生存方式稱為數字化生存。這種數字化生存的方式在我國目前仍處于一個起步的階段,以如今異常火爆的網絡團購來說,如今已經成了時尚消費,然而關于網絡團購的投訴也是居高不下,誘人的網絡團購成了美麗的陷阱。這些都說明電子商務發展到今天并不象人們想象的那樣輕而易舉、一帆風順,其中會面臨諸多因素的制約。
1用戶遭遇網上欺詐
其實,電子商務并不主要是為了購買日常的生活必需品,人們沒有必要為了買幾棵蔥去上網,如果人們網上交易的都是些針頭線腦的小玩意兒,對買賣雙方來說交易成本可就太大了。那么,電子商務或具體說網上購物的涵義是什么呢?
滿足購買者形形色色的特殊需求是網上購物的特色。但正是因為電子商務的交易是形形色色的,也使網上交易的風險加大。對于處于送貨上門范圍內的人來說,因為可以先驗貨后付款,網上購物可能并不存在太大的風險。但外地顧客通過匯款購物則不得不承擔一定的風險。目前電子商務用戶的投訴大致分為3類:一是用戶匯款后一直未收到商品,無法查找“賣家”真實信息;二是所收到商品與原有銷售商品宣傳不符;三就是假冒偽劣商品,無發票,無售后服務。目前我國對包括網上拍賣在內的各類電子商務還沒有直接的法律條文加以規定和約束,因此相關的糾紛也很難決斷。因此,加強這方面的法制建設、盡早結束該領域真空狀態就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2違規商品挑戰法律禁區
其實在網上除了我們上面提到的假冒偽劣商品外,還有一些國家嚴令禁止銷售的違禁商品在銷售。網上交易與日常生活中的實物交易最大的不同點在于它的隱蔽性較強,但也正是這種隱蔽性給一些犯罪分子和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機。我們都知道,傳播、販賣淫穢物品等一系列國家禁止銷售的商品是要受到一定法律處罰的,在日常生活中銷售這些商品一旦被抓獲就難以逃脫法律的嚴懲,于是電子商務成為這些犯罪分子的另一個溫床。雖然各個交易網站都對其交易商品的范圍做出了嚴格的規定,但我們還是可以時常看到一些違規商品在挑戰法律的禁區。對于這種現象,一方面要加大對類似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建立起完善的舉報制度,讓違規商品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大,只有這樣雙管齊下,才可以還電子商務一個安全、清潔的交易空間。
3結算方式的法律安全隱患
結算系統安全是電子商務中最敏感,也是最核心的問題。如何保證交易的安全,防止商業欺詐,如何保護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都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這中間既有復雜的技術問題,也有管理問題。典型意義上的網上購物一定是通過信用卡或其他電子貨幣的形式在網上完成結算的,否則就不能算作真正的網上購物。現在國內網上購物的結算方式仍停留在郵局匯款、上門取款的階段,與電視商場購物甚至傳統的郵購銷售方式相比,并未顯示出明顯的優勢。
電子商務得益于互聯網的廣泛性與實時性,然而也正是由于互聯網這一無差異特性會導致各種安全方面的引患,成為阻礙電子商務進一步發展和普及的最大障礙。有不少人對信用卡信息的丟失表示了擔心。其實,電子商務龐大的信息流量及數據資料所面臨的安全引患遠不只丟失信用卡信息那么簡單。但這確實說明了安全問題是人們接受電子商務這一全新商業模式時最關心的問題,同時真正的電子商務結算方式還會涉及到一個電子簽名的問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