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開發者回歸國內平臺
在分析者看來,“開放”已是互聯網發展的一種必然,對于平臺級互聯網企業而言,更是其發展的關鍵所在。近幾年來,互聯網游戲規則已發生了顯而易見的變化——完全自行打造平臺、自己提供所有產品的做法已是過去式,張開懷抱接納第三方開發者,以此滿足用戶日益增加和多變的需求,成為競爭成敗的關鍵。
“‘開放’成為新平臺革命的利器。”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表示。
不過,觀察中國的開放平臺,卻面臨著一個尷尬:國內開放平臺上運營賺錢的有相當多的海外開發者,而國內開發者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海外平臺。
馬化騰就坦言,在2010年騰訊分給合作伙伴的40億元中,相當大的比例是海外的合作伙伴與開發者。他表示,希望國內開發商把目光和更多的資源重新投回國內。
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胡啟恒也直言,“開放不僅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能力。”
公平的游戲規則的制定、利潤分成模式的確立、用戶安全的維護、知識產權的保護等,都是開放平臺要關注的課題。
創業者迎來黃金時代
毋庸置疑的是,這一輪開放大潮的來襲,將給互聯網產業帶來諸多的變化。
李開復指出,在當下開放的大環節下,創業者的用戶獲取門檻、開發成本門檻,營銷渠道門檻和投資者門檻都降低了,“創業成本從來沒這么低過,”他說,“在這樣一個市場開放環境,又有平臺資助的前提下,創業者時代真的來臨了”
不過,對于這一輪的開放潮,業界也有不同聲音,“真開放”還是“假開放”的爭議一直也存在。有開發者就在微博上表示,騰訊雖然說“全面開放”,但卻制定了“禁飛區”,其待遇跟“開放平臺”是完全相反的。
對于平臺商,李開復則建議,要劃定邊界,透明規則。此外,要建立預警機制,盡力保護開發者。提前溝通重大的政策變化,提供足夠的輔導和幫助,不以短期收益影響開放心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